第四章 培訓與開發(fā)
第一節(jié)企業(yè)培訓系統設計
1、培訓的學習理論
條件反射理論:也稱經典性條件反射理論,俄國生理學家巴甫洛夫提出,學習在兩種刺激之間建立聯系的過程。
強化理論:也稱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由著名行為主義代表人物斯金鈉創(chuàng)立并發(fā)展,它認為學習是在反應與獎賞(或懲罰)之間建立聯系的過程。
社會學習理論:班杜拉認為,學習不一定是聯結的結果,個體可以通過觀察、模仿別人的行為進行學習。70年代“行為塑造技術”就是以此為理論基礎的。克瓦特指出,社會學習理論與其他學習理論的最大區(qū)別是,它首先改變的是人的行為,通過行為的改變而導致態(tài)度的改變,傳統的學習理論恰恰相反,他們首先改變的是人的態(tài)度,通過態(tài)度的變化促進行為的改變。
目標設定理論:源于美國管理心理學家德魯克創(chuàng)立的目標管理法。目標的特征:目標要具體;員工應參與目標的設置;目標完成過程中應有反饋;員工之間要為實現目標而相互競爭;目標要有一定的難度同時也必須是可接受的。
培訓遷移及其測定:指個體在工作實踐中對培訓中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的應用程度。培訓遷移的研究不僅要關注學員在訓練中是否掌握了學習內容,更要關注如何將習得行為更好地應用于實際,且在一段時間后保持下來。一般認為,培訓設計、受訓者特征和工作環(huán)境是影響培訓遷移的三個最主要因素。自我效能低的學員即使掌握了培訓中所教的知識和技能,也不能有效地應用他們;成就動機也會影響受訓者的培訓遷移效果。支持性組織氣氛是影響培訓遷移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又以領導反饋、同事支持、時間支持為主要的影響因素。
2、培訓的基本過程:包括培訓需求分析、課程設計、培訓實施過程,最后對培訓的效果進行評估。
3、對組織人力資源現狀的評價與分析
1)考察組織目前的人力資源現狀及未來所要求的人力資源供應。
2)考察組織能夠獲得的人力資源供應及其對人力資源的培訓與發(fā)展需求。
3)評價與分析組織人力資源現狀的常用指標。
第二節(jié)指導培訓實施
1、設計培訓教育發(fā)展系統
1)明確教育培訓系統的設計思路
戰(zhàn)略導向:員工培訓的總體方向;對各種變動因素的評估;培訓的基本方法;臨時性靈活措施的安排;對培訓效果進行評估,必要時對培訓方案進行修改。
政策保證:企業(yè)應有自上而下的明確的培訓政策。
組織支持:組織支持貫穿于培訓的全過程,獲得組織支持是保證培訓活動取得成功的關鍵。
2)企業(yè)教育培訓系統的構成
3)企業(yè)教育培訓指導系統
2、指導執(zhí)行人力資源開發(fā)計劃
1)確定培訓者角色及其職能
培訓文化淡薄階段,培訓工作者承擔實施者職能;培訓文化發(fā)展階段,培訓工作者既是企業(yè)戰(zhàn)略促進者又是培訓實施者;培訓文化成熟階段,培訓工作者承擔戰(zhàn)略促進者職能。
2)建設高效的培訓組織
根據企業(yè)需要的職能進行組織結構設計是其根本原則。
3)選擇合適的培訓模式
三種培訓模式的比較
4)建立動態(tài)的信息系統:外部培訓信息和內部培訓信息。
一、分布偏差(多選)
(一)寬厚誤差
寬厚誤差亦稱寬松誤差,即評定結果是負偏態(tài)分布,也就是大多數員工被評為優(yōu)良。
(二)苛嚴誤差
苛嚴誤差亦稱嚴格、偏緊誤差,即評定結果是正偏態(tài)分布,也就是大多數員工被評為不合格或勉強合格。
相關推薦:2010年高級人力資源師章節(jié)重點復習: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