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簡答題]
甲公司是一家在中小企業(yè)股份轉讓系統(tǒng)掛牌交易的制造類企業(yè),有關股權投資業(yè)務如下:
(1)2015年1月113,甲公司以銀行存款3000萬元從非關聯(lián)方處取得乙公司60%的股權,能夠對乙公司實施控制。當日乙公司可辨認凈資產(chǎn)的賬面價值為3920萬元(其中,股本1800萬元、資本公積1800萬元、其他綜合收益200萬元、盈余公積12萬元、未分配利潤108萬元),考慮了遞延所得稅后的可辨認凈資產(chǎn)的公允價值為3980萬元(包含一項管理用固定資產(chǎn)評估增值80萬元,預計剩余使用年限10年,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
(2)2015年3月10日,乙公司向甲公司銷售A產(chǎn)品20臺,每臺不含稅(下同)售價7萬元,增值稅稅率為17%,價款已收到。每臺成本為4萬元,未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當年甲公司從乙公司購人的A產(chǎn)品對外售出8臺,其余部分形成期末存貨。
(3)乙公司2015年實現(xiàn)凈利潤406萬元,提取盈余公積40.6萬元,可供出售金融資產(chǎn)公允價值變動增加40萬元,分配現(xiàn)金股利100萬元,因所有者權益其他變動增加20萬元(假設計人了資本公積)。
(4)2016年1月1日,甲公司出售乙公司40%的股權,出售價款2400萬元。在出售40%的股權后,甲公司對乙公司的持股比例下降為20%,能夠對乙公司施加重大影響,采用權益法核算;剩余20%的股權其公允價值為1200萬元。
(5)其他資料:
甲公司與乙公司的會計政策和會計期間一致,適用的所得稅稅率均為25%,采用資產(chǎn)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甲公司、乙公司均按照凈利潤的10%提取盈余公積;除乙公司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chǎn)存在暫時性差異外,甲、乙兩個公司的資產(chǎn)和負債均不存在暫時性差異,在合并報表層面出現(xiàn)暫時性差異均符合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或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確認條件;除乙公司以外,甲公司還存在納人合并范圍的其他子公司。
要求:
(1)計算甲公司合并產(chǎn)生的商譽,并編制投資時個別財務報表的會計分錄;
(2)編制甲公司2015年12月31日合并財務報表時,對乙公司的個別財務報表進行調整的分錄;
(3)編制甲公司2015年12月31日合并財務報表時,按權益法調整對乙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的分錄;
(4)編制甲公司2015年12月31日合并乙公司財務報表內部交易相關的抵銷分錄;
(5)編制甲公司2015年12月31日合并乙公司財務報表股權投資相關的抵銷分錄;
(6)計算甲公司2016年1月1日處置對乙公司投資時個別財務報表應確認的投資收益,并計算個別財務報表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7)計算甲公司2016年1月1日出售對乙公司投資時其合并財務報表應確認的處置損益。
參考解析:
(1)合并產(chǎn)生的商譽=3000-3980×60%=612(萬元)。
會計分錄:
借:長期股權投資 3000
貸:銀行存款 3000
(2)對乙公司的個別財務報表進行調整,編制相關的調整分錄:
借:固定資產(chǎn) 80
貸:資本公積 60
遞延所得稅負債 20
借:管理費用 8(80/10)
貸:固定資產(chǎn) 8
借:遞延所得稅負債 2
貸:所得稅費用 2
(3)按權益法調整對乙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相關的調整分錄:
乙公司調整后的凈利潤=406-8+2=400(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 270
貸:投資收益 240(400×60%)
其他綜合收益 18(40×75%×60%)
資本公積 12(20×60%)
借:投資收益 60(100×60%)
貸:長期股權投資 60
調整后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3000+270-60=3210(萬元)。
(4)甲公司2015年12月31日合并乙公司財務報表內部交易相關的抵銷分錄:
借:營業(yè)收入 140(20×7)
貸:營業(yè)成本 140
借:營業(yè)成本 36[12×(7-4)]
貸:存貨 36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9(36×25%)
貸:所得稅費用 9
借:少數(shù)股東權益 10.8(36-9)×40%
貸:少數(shù)股東損益 10.8
(5)甲公司2015年12月31日合并乙公司財務報表股權投資相關的抵銷分錄:
借:股本 1800
資本公積 1880(1800+60+20)
其他綜合收益 230(200+40×75%)
盈余公積 52.6(12+40.6).
未分配利潤——年末 367.4(108+400-40.6-100)
商譽 612
貸:長期股權投資 3210(3000+270-60)
少數(shù)股東權益 1732(4330×40%)
借:投資收益 240(400×60%)
少數(shù)股東損益 160(400×40%)
未分配利潤——年初 108
貸:提取盈余公積 40.6
對所有者(或股東)的分配 100
未分配利潤——年末 367.4
(6)個別財務報表確認的投資收益=2400-3000×40%/60%=400(萬元),
剩余的股權投資需要按照權益法追溯調整:由于剩余股權投資成本1000萬元(3000-2000)>3980×20%,不需要調整初始投資成本。調整原賬面價值,其中:“損益調整”明細科目=(406-8+2-100)×20%=60(萬元),“其他權益變動”明細科目=20×20%=4(萬元),“其他綜合收益”明細科目=40×75%×20%=6(萬元)。
個別財務報表中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3000-2000)+60+4+6=1070(萬元)。
(7)原有子公司自購買日開始持續(xù)計算的可辨認凈資產(chǎn)公允價值的金額=3980+(406-8+2)-100+20+30=4330(萬元)。
甲公司應在其合并財務報表中確認的處置損益=(處置股權取得的對價2400+剩余股權公允價值1200)-按原持股比例計算應享有原有子公司自購買日開始持續(xù)計算的可辨認凈資產(chǎn)的份額4330×60%-商譽612+資本公積和其他綜合收益(30+20)×60%=420(萬元)。
關注考試吧會計職稱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內部資料等信息!
會計職稱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考試吧會計職稱"
初級QQ群: | 中級QQ群: |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