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計提減值準備遵循的是不是謹慎性會計信息質量要求?謹慎性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應如何判斷?
謹慎性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實質是不高估資產和收益,不低估負債和費用。一般來說, 企業(yè)計提各項準備都是謹慎性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體現(xiàn)。企業(yè)需要計提減值準備的有以下內容:
(1)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計提壞賬準備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壞賬準備
(2)存貨計提跌價準備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存貨跌價準備
(3)長期股權投資計提減值準備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
(4)固定資產計提減值準備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5)無形資產計提減值準備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注: 6701 資產減值損失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yè)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所形成的損失。
二、本科目可按資產減值損失的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三、企業(yè)的應收款項、存貨、長期股權投資、持有至到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貸款等資產發(fā)生減值的,按應減記的金額,借記本科目,貸記“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貸款損失準備”等科目。
在建工程、工程物資、生產性生物資產、商譽、抵債資產、損余物資、采用成本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等資產發(fā)生減值的,應當設置相應的減值準備科目,比照上述規(guī)定進行處理。
四、企業(yè)計提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貸款損失準備等,相關資產的價值又得以恢復的,應在原已計提的減值準備金額內,按恢復增加的金額,借記“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貸款損失準備”等科目,貸記本科目。
五、期末,應將本科目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后本科目無余額。)
4.可比性會計信息質量要求要求會計核算方法前后各期不得隨意變更,所以會計核算方法無論什么情況下都不能變更,這句話對嗎?
這種理解不正確?杀刃砸蟀凑2006年財政部發(fā)布的企業(yè)會計準則理解,應包含兩層含義:
第一,是指同一企業(yè)不同時期發(fā)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采用一致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確需變更的,需要在附注中說明。這是我們通常理解的會計信息的縱向可比。
第二,是指不同企業(yè)發(fā)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采用規(guī)定的會計政策,確保會計信息口徑一致、相互可比。這是我們通常理解的會計信息的橫向可比。
5.什么是會計主體?會計主體與法律主體應如何區(qū)分?
會計主體是指企業(y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范圍。在會計主體假設下,企業(yè)應當對其本身發(fā)生的交易或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反映企業(yè)本身所從事的各項生產經(jīng)營活動。會計主體不同于法律主體。一般來講,法律主體必然是一個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律主體。
例如,在企業(yè)集團的情況下,一個母公司擁有若干個子公司,企業(yè)集團在母公司的統(tǒng)一領導下開展經(jīng)營活動。母子公司雖然是不同的法律主體(母子公司分別也是會計主體),但為了全面的反映企業(yè)集團的財務狀況、經(jīng)營成果和現(xiàn)金流量,就有必要將這個企業(yè)集團作為一個會計主體,編制合并會計報表(此處的企業(yè)集團不是一個法律主體)。
又如,獨立核算的生產車間、銷售部門等也可以作為一個會計主體來反映其財務狀況,但它們都不是法律主體。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