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計算分析題(本類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凡要求計算的項目,除題中有特殊要求外,均須列出計算過程;計算結果有計量單位的,應予以標明,標明的計量單位應與題中所給計量單位相同;計算結果出現(xiàn)小數(shù)的,均保留小數(shù)點后兩位小數(shù),百分比指標保留百分號前兩位小數(shù)。)
46 [簡答題]
A企業(yè)只生產銷售甲產品。該企業(yè)2015年產銷量為10000件,單位售價為900元/件,全年發(fā)生的成本總額為5800000元,其中,變動成本為3000000元,固定成本為700000元,混合成本為2100000元。2011—2014年的混合成本和產銷量資料如下表所示:
預計2016年產銷量將會增加到12000件,假定產銷平衡,預計單位售價與成本性態(tài)保持與2015年一致。
要求:
(1)用高低點法分解混合成本;
(2)建立總成本直線方程,并預計2016年的總成本;
(3)計算2016年的邊際貢獻總額和邊際貢獻率;
(4)計算2016年的經營杠桿系數(shù);
(5)預計2016年甲產品的保本銷售量、安全邊際量及安全邊際率。
參考解析:
(I)單位變動成本=(2100000-1760000)/(10000-8300)=200(元/件)
固定成本=2100000-200 × 10000=100000(元)
(2)企業(yè)總固定成本=700000+100000=800000(元)
企業(yè)總單位變動成本=3000000/10000+200=500(元/件)
總成本直線方程:Y=800000+500x
2016年預計的總成本=800000+500×12000=6800000(元)
(3)2016年邊際貢獻總額=(900-500)×12000=4800000(元)
邊際貢獻率=(900-500)/900=44.44%
(4)2016年經營杠桿系數(shù)=10000×(900-500)/[10000×(900-500)-800000]=1.25
(5)2016年保本銷售量=800000/(900-500)=2000(件)
2016年安全邊際量=12000-2000=10000(件)
2016年安全邊際率=10000/12000=83.33%。
47 [簡答題]
某企業(yè)本月生產甲、乙兩種產品,其中甲產品技術工藝過程較為簡單,生產批量較大;乙產品工藝過程較為復雜,生產批量較小。其他有關資料見下表:
假設經作業(yè)分析,該企業(yè)根據各項作業(yè)的成本動因性質設立了機器調整準備、質量檢驗、設備維修、生產訂單、材料訂單、生產協(xié)調等六個作業(yè)成本中心;各作業(yè)成本中心的作業(yè)成本(制造費用)、成本動因和作業(yè)量等有關資料見下表:
要求:
(1)采用傳統(tǒng)成本計算法計算甲、乙兩種產品單位產品應分配的制造費用及單位成本。
(2)采用作業(yè)成本計算法計算甲、乙兩種產品單位產品應分配的制造費用及單位成本。
(3)針對兩種成本計算方法,對甲、乙單位產品應分配的制造費用及單位成本的差異進行原因分析。
參考解析:
(1)傳統(tǒng)成本計算法下甲、乙產品單位產品應分配的制造費用及單位成本:
(2)作業(yè)成本計算法下甲、乙產品單位產品應分配的制造費用及單位成本:
甲產品單位成本=24+10+44=78(元)
乙產品單位成本=28+15+34.5=77.5(元)
(3)傳統(tǒng)成本計算法和作業(yè)成本計算法下,甲、乙產品單位產品應分配的制造費用之所以會產生較大的差異,其原因就在于這兩種方法在間接費用歸集的方法和分配基礎的選擇上有重大差別。也就是說,在傳統(tǒng)成本計算法下是以產量為基礎來分配制造費用,而且一般是以工時消耗這一單一標準對所有產品分配制造費用;而在作業(yè)成本計算法下是以作業(yè)量為基礎來分配制造費用,即為不同的作業(yè)耗費選擇相應的成本動因來向產品分配制造費用,從而使成本計算的準確性大大提高。
初級QQ群: | 中級QQ群: |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