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簡答題]
黃河公司運用標準成本系統(tǒng)計算甲產品成本,有關資料如下。
(1)本期單位產品直接材料的標準用量為5千克,單位材料的標準價格為2元,單位產品的標準工時為4小時,預計標準總工時為2000小時,標準工資總額為6000元,標準制造費用總額為7200元(其中變動制造費用為5000元,固定制造費用為2200元)。
(2)其他情況:本期產品的實際產量為490件,耗用直接人工2100小時,支付工資6620元,支付制造費用7300元(其中變動制造費用5400元,固定制造費用1900元),采購原材料的價格為2.1元/千克.本期領用原材料2050千克。
要求:
(1)編制甲產品標準成本卡,填寫下表。
(2)計算直接材料價格差異和直接材料用量差異,并分析它們產生的可能原因(每項差異說出兩個因素即可)。
(3)計算直接人工效率差異和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并分析它們產生的可能原因(每項差異說出兩個因素即可)。
(4)計算變動制造費用效率差異、變動制造費用耗費差異、變動制造費用成本差異。
(5)計算固定制造費用成本差異、固定制造費用耗費差異、固定制造費用能量差異、固定制造費用產量差異和固定制造費用效率差異,說明固定制造費用能量差異與固定制造費用產量差異和固定制造費用效率差異的關系。
參考解析:
【答案】
(2)直接材料價格差異=(實際價格-標準價格)×實際用量=(2.1-2)×2050=205(元)
直接材料用量差異=(實際用量-實際產量下標準用量)×標準價格=(2050-490×5)×2=-800(元)
差異分析:直接材料價格差異為正數(shù).屬于超支差異,超支的原因可能是市場價格提高、運輸方式的變動導致運費增加等等從而導致實際價格提高。直接材料用量差異為負數(shù),屬于節(jié)約差異,節(jié)約的原因可能是工人用料的責任心增強、材料質量提高等等從而導致單位產品的實際用量減少。
(3)直接人工效率差異=(實際人工工時-實際產量下標準人工工時)×工資率標準=(2100-490×4)×3=420(元)
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實際工資率-工資率標準)×實際人工工時=(6620/2100-3)×2100=320(元)
差異分析:直接人工效率差異為正數(shù),屬于超支差異,超支的原因可能是工人技術狀況不好、工作環(huán)境不好等等導致單位產品實際人工工時增加。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為正數(shù),屬于超支差異,超支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工人的升級、加班等等導致實際工資率提高。
(4)變動制造費用效率差異=(實際工時-實際產量下標準工時)×標準分配率=(2100-490×4)×2.5=350(元)
變動制造費用耗費差異=(實際分配率-標準分配率)×實際產量下實際工時=(5400/2100-2.5)×2100=150(元)
變動制造費用成本差異=實際變動制造費用-實際產量下標準變動制造費用=5400-490×4×2.5=500(元),
或:變動制造費用成本差異=變動制造費用效率差異+變動制造費用耗費差異=350+150=500(元)
(5)固定制造費用成本差異=實際固定制造費用-實際產量下標準固定制造費用=1900-490×4×1.1=-256(元)
固定制造費用耗費差異=實際固定制造費用-預算產量下標準固定制造費用=1900-2200=-300(元)
固定制造費用能量差異=(預算產量下標準工時-實際產量下標準工時)×標準分配率=(2000-490×4)×1.1=44(元)
固定制造費用產量差異=(預算產量下標準工時-實際工時)×標準分配率=(2000-2100)×1.1=-110(元)
固定制造費用效率差異=(實際工時-實際產量標準工時)×標準分配率=(2100-490×4)×1.1=154(元)
固定制造費用能量差異(44)=固定制造費用產量差異(-110)+固定制造費用效率差異(154)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