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謝謝高老師的精彩講解。下面很多考生非常關心今年的新準則,您能否就新準則的變化體現在我們會計實務中哪些章節(jié)給我們做一些講解。
高志謙:今年新準則對我們的沖擊非常大,我們整個書的大綱做了大規(guī)模的調整,調整率率在50%,更新率在50%,我們在這里簡單說哪些改了,哪些是今天的,主要從這兩個來說。首先從章節(jié)數量上改了,原來是十四章,現在改成了二十章;另外作為章節(jié)內容安排來看,我們在這里把它的變化調整做一個通解的串講,第一章總論變化不大,主要概念性的解釋做了一些微調,第二章存貨取消了“后進先出法”,其它的波動不是很大,加了一些,像生物資產中的消耗性生物資產等等。第三章是金融資產,金融資產跟后面金融負債是一段,按照會計準則你只要簽了一個合同,這個合同使一方形成資產,使一方形成負債這叫金融工具,比如說作為一個公司來說我發(fā)行債券,你來買債券,發(fā)債券叫債務人,你買債券的叫債權人,咱們兩個人有一個合同,這個合同叫金融工具,這個工具派生出一個東西,我這邊叫負債,你那邊叫資產。這種全新的概念對我們考試沖擊非常大,他的核算方法和核算內容都做了大規(guī)模的調整,因此第三章是波動非常大的一章。第四章是長期股權投資,這里要注意,短期投資跟長期債券投資不在這個章節(jié)里安排了,以前叫投資,現在光剩下長期股權投資了,短期投資叫交易性金融資產收益,而長期債券投資現在叫持有到期投資,也并入到了金融資產里面進行核算了,所以說在這里它的名稱、類型都做了大規(guī)模的修正。長期股權投資從它的內容上也做了一個相當的調整,原來權益法下使用范圍,共同控制重大影響也要用權益法,現在改了控制情況下用成本法,而共同控制和重大影響前提下用權益法,這些都對我們會有影響,另外作為長期股權投資,原來咱們在權益法下投資方的投資價值修正,是根據被投資方帳面波動做調整,現在不認帳面,只認對方的公允資產,總之股權投資的變化非常大。
第五章固定資產,第六章無形資產,這兩章加了一個“棄置費”,什么叫棄置費呢?比如核工廠清理花的錢叫棄置費,但是這個要算進固定資產成本;另外固定資產在范圍上剝離出了投資性房地產,剝離出了生物資產等等;無形資產主要變化,我們提一個點,像以前研究開發(fā)費都要走當期損益,現在研究費走當期損益,研究費紀如成本。長期資產,比如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長期投資,他要“期點值”變化都非常大。第七章還引入了資產組織概念。第八章金融負債,有點像以前的長期借款,應付債券,但是比那個的核算內容都有些調整,第九章所有者權益,這個變化不大,但是作為所有者權益中加了一個庫存股的概念,比如我進入公司,我把自己的股票買回來,放到自己的單位里面,這就叫庫存股。第十章的費用變化不大,第十一收入和利潤,主要是對將來收款的情況,做了一個專門限值新規(guī)定的增加。比如我跟你做生意,我把東西賣給你,說兩年之內你給我多少錢,比如說給一百萬,如果市場利率是10%的話,原來咱們做收入核算時,將來收款的業(yè)務通常是商品發(fā)出時,直接接應收帳款100,貸主營業(yè)務收入一百,現在不行,現在你的一百肯定不對,說兩年之后的一百,現在怎么可能是一百呢,你必須把兩年之后的一百按照市場百分率折了以后再入,這個費用由可能變成95萬8千4塊零幾毛多少,這些算著算著就跟我們財務管理的限值終值差不多。我們考會計師最怕就是考債務法和遞延法,從07年開始,所得稅核算方法不再采用應付稅款,他這里說的債務法是最新款的債務法,叫資產負債債務法,原來叫利潤債務法,最新的資產負債表債務法難度非常大,這也是我們在將來的測試中包括理解上,這是最大的難點,F在新準則最難的地方這是一個。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是債務重組,他核算內容跟05、06出現了大規(guī)模的調整,這個調整不能說是改動,應該說叫由終點回到了起點,因為這兩個準則是98年公布的,01年改的,改完以后用到現在,現在的標準是回到了98年的標準,這兩個準則也是07年教材中變化比較大的一個點,整個債務重組的推算原理跟以前有非常大的差別,第十五章基本上沒有變化,第十六章政策變更,差錯更正的變化也不大,第十七章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變化不大,這里我要提醒大家,07年是會計界政策變更風氣云涌的的時期。雖然第十六、第十七章沒有一個特別大的理論上的框架改變,但是這里面的瓤發(fā)生了重大的調整,第十八章外幣業(yè)務做了一些微調,第十九章財務報告做了大規(guī)模的調整,利潤表的模樣全變了,如果有機會你可以上一下財政網站,專門有一個應用解釋稿,上面有專門的格式,大家可以看一看,最后一章是預算會計,它的波動不是特別大,這一章一般不作為關注的重點。
給大家透露一個消息,我們這本新教材特別厚,價錢非常高,我們剛才的解說只是大概根據我們得到的消息做一個簡單的解釋。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