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模擬試題 |
第 4 頁:答案及解析 |
21.雖然二班是全年級成績倒數(shù)第一的班,但陳老師堅信自己一定能提高他們的成績。這主要反映了他具有較高的教學( )。
A.認知能力
B.效能感
C.操作能力
D.監(jiān)控能力
二、辨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8分,共32分)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22.“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體現(xiàn)了教學的循序漸進原則。
23.所有教學活動中都滲透著德育。
24.人在明適應的過程中,感受性提高了。
25.研究性學習既是一種教學方式,也是一種課程形態(tài)。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
26.為什么說學校教育對人的發(fā)展起主導作用?
27.簡述中學生思維發(fā)展特點。
28.簡述我國中學班級管理的主要模式。
29.簡述操作技能的形成階段。
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8分,共36分)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30.材料:
一位教師教“因式分解”這一單元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知識基礎差別較大,于是對八位成績好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讓他們到圖書館自學《因式分解及其應用》一書。經(jīng)過自學,他們不但完成了規(guī)定的習題作業(yè),而且還集體選編了幾十道有代表性的習題。教師將這些習題有選擇地按程度分別介紹給其他同學練習和討論,進一步推動了全班的學習,使全班提前五課時完成了“因式分解”單元的教學任務。
問題.請用新課程改革的理論分析上述材料。
31.材料:
某教師教《宋定伯抓鬼》時,按照教學設計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描寫宋定伯勇敢、機智的形象。一個學生發(fā)言說:“我認為宋定伯是虛偽的,他欺騙了鬼,鬼說了真話,所以被抓了。”學生和老師都一愣,隨即老師對他敢于質(zhì)疑,敢于發(fā)表自己看法的表現(xiàn)予以表揚,課堂活躍起來。老師放棄了原定教學設計,提出新的問題與學生討論:“面對邪惡之徒要不要也講誠信呢?”“誠信和策略應如何實施呢?”……這堂課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問題:
(1)談談教學過程中預設和生成的關系。(8分)
(2)請對該老師的做法進行評析。(10分)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考試吧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
2016《中學教育教學知識》章節(jié)習題匯總 | 模擬試題匯總(各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