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模擬試題 |
第 4 頁:答案及解析 |
四、教學設(shè)計題
26.【專家解析】
(1)本文的寓意:看問題、認識事物,不能像青蛙那樣,因為眼界小、見識少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而要站得高、看得全面。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會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著重理解“坐井觀天”“大話”“無邊無際”等詞的意思。過程與方法目標:分角色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結(jié)合實際,體會青蛙鼠目寸光、自以為是的錯誤;培養(yǎng)看問題、認識事物時要站得高、看得全面的思想。
(3)教學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如下:
一、圖文結(jié)合.細讀全文
學生齊聲朗讀第一句話,了解青蛙和小鳥所處的不同位置。
設(shè)計口頭填空:青蛙坐在(),小鳥落在(),然后用課件展示青蛙和小鳥位置的圖片。
A:讓學生讀剩下的課文,用不同的符號畫出小鳥和青蛙對天空大小不同看法的句子。
B:讓同學比賽朗讀小鳥認為天大和青蛙認為天小的句子,看誰讀得好。通過比賽朗讀激發(fā)小學生的興趣,并引導(dǎo)學生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并理解“大話”和“無邊無際”的意思。
C:指導(dǎo)朗讀青蛙和小鳥的對話,青蛙的話要用自信傲慢的語氣.而小鳥的話要用勸告誠懇的語氣。
D:分角色朗讀課文.再一次感受語氣的不同。
二、齊聲朗讀。感悟第三次對話
A:引導(dǎo)學生思考:青蛙和小鳥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B:動手實驗:學生用紙筒看天花板,再說說看到的天有多大。學生做實驗有感而發(fā),言之有理即可。
總結(jié)實驗:其實我們用紙筒看天花板,和青蛙在井里看天是一樣的。要想看到大的天花板,就得擺脫紙筒的限制,把我們的視野放大,看得更遠,見得更多。
C:引導(dǎo)學生思考。如果你是這只小青蛙的朋友,你會跟小青蛙說些什么呢?
用以下四個問題引導(dǎo)學生:
a.青蛙和小鳥在爭論一件什么事情?
b.它們倆誰說得對?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c.青蛙為什么會錯?
d.你從這篇文章中學習到了什么樣的道理?
通過這四個問題,引導(dǎo)學生了解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要站得高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
27.【專家解析】
(1)長方體及其特征
長方體一般是由6個長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
長方體中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也都相等。
(2)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①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夠掌握長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運用觀察、測量等方法,探究長方體的有關(guān)特征,增強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建立更好的空間觀念。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形成認真傾聽他人意見,樂于與人合作的良好心態(tài),增強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
、诮虒W重點:掌握長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劢虒W難點:建立空間觀念,形成立體圖形的初步印象。
(3)新授環(huán)節(jié)
①認識長方體各部分名稱
教師:請同學們拿出準備的長方體。用手摸一摸,你摸到了什么?
教師小結(jié)說明:面、棱(面和面相交的線段叫作棱)、頂點(棱和棱的交點叫作頂點)。
再次課件演示長方體的面、棱、頂點,說一說加深印象。
(設(shè)計意圖:首先從學生的感性認識出發(fā),讓學生先用手摸,然后再給出長方體的面、頂點和棱,從整體上明確概念,建立起具象和抽象之間的有效聯(lián)系。)
、谡J識長方體的特征(分組合作學習)
A.小組明確目標后自由討論
教師:下面我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來研究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有些什么特征。
B.交流匯報
教師:誰能把你們小組的討論結(jié)果匯報一下?
(預(yù)設(shè))學生: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教師:你有這樣的長方體嗎?哪是相對的面?為了描述方便。一般稱為左面、右面、上面、底面、前面和后面。
(預(yù)設(shè))學生:長方體相對的面面積相等。
教師:你怎么知道的?
(預(yù)設(shè))學生:我用剪刀把相對的面剪下來比較;我測量了相對面的長和寬,長和寬的長度分別是相等的。
(教師板書“相對面相等”)
教師:誰能說說棱的特點?
(預(yù)設(shè))學生:長方體有12條棱。
教師:可以分成幾組?
(預(yù)設(shè))學生:可以分成3組,每組有4條,每組的4條棱長度相等。(教師板書“相對棱相等”)
教師:你用什么辦法來證明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教師:誰再說說長方體的頂點?(長方體有8個頂點)
C.完善表格并小結(jié)
教師:請你把教材第28頁的表格填完整。(學生先在教材上獨立完成,再課件演示。)
教師:長方體就是由6個長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特殊情況下有兩個面是正方形)。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設(shè)計意圖:學生明確了概念,再進一步觀察、動手,合作學習研究面、棱、頂點的特點,使學生親身感知長方體這個立體圖形,并在學習的過程中調(diào)動多感官參與學習,尋求多種途徑和方法達到目的,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能力。)
、壅J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A.提出概念
教師:從長方體的一個頂點出發(fā)有三條棱,這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作長方體的長、寬、高。(課件出示概念)
出示兩個長方體(相同長方體兩種不同的擺放位置),你能指著說一說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嗎?
長方體的長、寬、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變的,擺放的位置不同,長寬高也不同。
B.給棱分類
根據(jù)這個知識,長方體的12條棱可以分成幾組呢?(同一個頂點出發(fā)的長寬高為一組,可以分為4組)
、茏鲆蛔觯⒄J識長方體直觀圖
A.按教材要求做一做
B.交流.認識長方體直觀圖
教師:你看到了長方體的幾個面?都是什么圖形?
(預(yù)設(shè))學生:(1個、2個、3個)都是長方形的。
學生:不對,從我這里看,它的左面和上面就是平行四邊形。
教師:同學們觀察的非常細致。(課件演示直觀圖)我們在出示長方體的直觀圖時,除了前面和后面外,常常把其他各個面都畫成平行四邊形,但實際上是長方形。(教師課件出示立體圖,看不見的棱用虛線來表示)
(設(shè)計意圖:從實物中抽象出幾何圖形,有效地發(fā)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也教給學生識圖的方法。)
28.【專家解析】
(1)冷色調(diào):冷色調(diào)是給人以涼爽感覺的青、藍、紫色以及由它們構(gòu)成的色調(diào)。不同的色調(diào)給人不同的視覺。暖色調(diào):桔紅、黃色以及紅色一端的色系,總是和溫暖、熱烈等相聯(lián)系,因而稱之為暖色調(diào)。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能畫一幅以暖色為主的畫、冷色點染的方法畫一幅風景畫。了解暖色、冷色知識,體驗暖色、冷色帶來的感受,色彩審美感受能力得到提高。
過程與方法目標:動手體驗、欣賞認識冷暖色及其帶給人的感受,色彩感知力與運用能力得到提高。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能夠根據(jù)色彩的冷暖表達自己的情感。
(3)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 |
教學活動 |
設(shè)計目的和說明 |
情境導(dǎo)人
|
第一課時:暖色 |
從生活中引導(dǎo)學生認識暖色.
|
(續(xù)表)
教學程序 |
教學活動 |
設(shè)計目的和說明 |
交流探究
|
尋找暖色: |
體會冷色的色彩美感。
|
演示探究
|
暖色聯(lián)想: |
學生通過嘗試探究,感受調(diào)色時顏色在紙面上發(fā)生的變化。 教師將有創(chuàng)意的學生請到前面演示,鼓勵他們繼續(xù)思考,從而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
|
欣賞提升
|
高更、梵高的作品欣賞,總結(jié)暖色帶給人的感受——溫暖、熱烈、喜慶。 |
通過欣賞作品.讓學生說自己的想法,開闊學生思路,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使學生掌握冷色的表現(xiàn)方法。
|
聯(lián)想創(chuàng)作
|
作業(yè)要求: |
拉進色彩與生活的關(guān)系.使學生將色彩運用于生活之中,用色彩美化自己的生活。明確色彩的冷暖是在對比中產(chǎn)生的。 |
(續(xù)表)
教學程序 |
教學活動 |
設(shè)計目的和說明 |
展示評價
|
1.展示學生的作品,學生自評、互評作品。 |
培養(yǎng)學生學會美術(shù)評價語言,能夠從美術(shù)的審美角度評價作品。
|
課后拓展 |
在課堂練習的基礎(chǔ)上,可讓學生做以下練習:繪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覺;可以通過冷暖色表達心情、天氣、味道…… |
拓展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考試吧教師資格"
相關(guān)推薦:
2016下半年教師資格《小學教育知識》章節(jié)習題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