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4 頁:答案及解析 |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C。解析: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出版的《大教學論》,標志著教育學開始成為一門獨立發(fā)展的學科。
2.【答案】A。解析:教育的領導權由誰來掌握,這是由社會政治制度直接決定的。一個國家設立怎樣的教育制度,什么樣的人接受什么樣的教育,進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標準怎樣確定,基本上是由政治經濟制度決定的。
3.【答案】C。解析:此觀點的提出者是美國教育家杜威。
4.【答案】C。解析: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體現(xiàn)了身心發(fā)展的個別差異性。
5.【答案】A。解析:霍爾這句話夸大了遺傳的作用,屬于內發(fā)論。
6.【答案】B。解析:地球儀是直觀教學中的直觀教具。
7.【答案】B。解析:活動課程是相對于系統(tǒng)的學科知識而言的,由一系列活動組成,側重于學生直接經驗的獲得,如實驗、參觀、表演、繪畫、游戲、手工制作等;顒诱n程的特點在于動手做,在于手腦并用,以獲得直接經驗。
8.【答案】C。解析:社會本位論者主張教育目的要根據(jù)社會需要確定。他們認為,社會價值高于個人價值,個人的存在與發(fā)展從屬于社會,評價教育的價值應當以教育對社會的效益來衡量。
9.【答案】B。解析: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課外書籍和教材獲得知識的方法是讀書指導法。
10.【答案】B。解析:循循善誘、以理服人是疏導原則的體現(xiàn)。
11.【答案】C。解析:群體約定是指教師利用集體討論后作出集體約定的方法,來改變學生的態(tài)度。
12.【答案】B。解析:共同要素說也稱為相同要素說,認為遷移是具體的、有條件的,條件就是兩種學習之間有共同的要素。
13.【答案】D。解析:把成敗歸因為努力程度,會產生強烈的情緒體驗。
14.【答案】C。解析:“制作一幅植物生長一覽圖”屬于組織策略。
15.【答案】C。解析:自我提高內驅力是個體要求憑自己勝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贏得相應地位的愿望。
16.【答案】D。解析:思維定勢是指使用原有已證明有效的方法解決新問題的心理傾向。
17.【答案】D。解析:練習是形成各種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動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條件和途徑。
18.【答案】C。解析:處于尋求認可定向階段的兒童,道德價值以和諧為導向,總是考慮到他人和社會對“好孩子”的要求。
19.【答案】B。解析:微格教學指以少數(shù)的學生為對象,在較短的時間內(5~20分鐘),嘗試做小型的課堂教學,可以把這種教學過程攝制成錄像,課后再進行分析。這是訓練新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一條重要途徑。
20.【答案】A。解析:課堂教學更注重共性的培養(yǎng),而課外活動則更多的是針對學生的個性。
21.【答案】C。解析:埃里克森認為12~18歲期間,個體表現(xiàn)出同一性對角色混亂的矛盾,因此,在這一時期要幫助學生建立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亂。
二、辨析題
22.【參考答案】
該說法是錯誤的。教育對受教育者的影響和作用既有正向功能也有負向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即積極功能是指教育有助于社會進步和個體發(fā)展的積極影響和作用:教育的負向功能即消極功能是指阻礙社會進步和個體發(fā)展的消極影響和作用。故題干說法錯誤。
23.【參考答案】
該說法是錯誤的。感覺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通過感覺,人只能獲得事物個別屬性的知識;知覺是對事物整體屬性的反映,通過知覺,人可以了解事物作為整體的意義,因而其內容要遠比感覺豐富和生動。故題干說法錯誤。
24.【參考答案】
該說法是錯誤的!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要求: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因此,新課改是削弱了教育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進而更加強調發(fā)展性教育評價理念。
25.【參考答案】
該說法是正確的。根據(jù)維納的歸因理論,學生將成敗歸因于努力比歸因于能力會產生更強烈的情緒體驗。努力而成功,體驗到愉快;不努力而失敗,體驗到羞愧;努力而失敗,也應受到鼓勵。故題干說法正確。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考試吧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