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練習題 |
第 5 頁:答案及解析 |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A。解析:《竇娥冤》是關漢卿的一篇著名的雜劇;《雷雨》是曹禺著名的話劇作品;《哈姆萊特》是莎士比亞著名的戲劇作品。A項,《高老頭》是巴爾扎克的一部著名小說;B項,《茶館》是老舍的一部話劇劇本;C項,《偽君子》是莫里哀的一部戲劇作品;D項,《趙氏孤兒》是紀君祥創(chuàng)作的一部雜劇。題干和B、C、D項中的作品都為中外文學史上著名的戲劇或話劇作品。故A項不滿足推薦要求,當選。
2.【答案】C。解析:該單元的選文為科普文,運用科普文這種寫作題材進行創(chuàng)作,超出了《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中教學目標的相關規(guī)定,對于高中生來說,難度較大。
3.【答案】A。解析:“廣告語的是是非非”“電視公益廣告的語言特征”“廣告語言的性質和規(guī)范要求”“危險的廣告語言”是蘇教版選修課中的一個專題,屬于語言文字應用系列。故A項當選。
4.【答案】B。解析:題干中的“云、響、景”是名詞作狀語,意思是“像云彩、回聲、影子一樣”。A項中的“廷”名詞做作狀語,意思是“在朝廷”。B項中的“南”名詞用作動詞,“往南飛”。C項中的“夜”名詞作狀語,“在夜晚”。D項中的“上”名詞作狀語。意思是“向上”。
5.【答案】D。解析:在教學設計時教師應該使用何種導入方式,不能一概而論,而應充分分析課文內容、學生情況及所搜集的資料.然后再根據(jù)課堂實際靈活使用。好的導入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給學生傳授一定的知識。為課文教學奠定多方面的基礎。背景知識導入如果處理得當也能起到教學導入應有的效果,關鍵看教師如何處理。
6.【答案】A。解析:詞眼指全詞中最精彩和關鍵性的字或句子,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的詞眼是“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分析這首詞的具體內容可知,教師要求學生找到的動詞是:立、看、悵、問、憶、記。而這些動詞具有貫穿全詞線索的作用。故可知教師引導學生把握詞中的動詞,其主旨是引導學生把握這首詞的線索。
7.【答案】C。解析:首先,以上教學目標的設計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其次,在教學中,三維目標同等重要,知識與能力,既是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又是課堂教學的歸宿。過程與方法,既是課堂教學的目標之一,又是課堂教學的操作系統(tǒng)。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既是課堂教學的目標之一,又是課堂教學的動力系統(tǒng)。新課程倡導對學與教的情感體驗、態(tài)度形成、價值觀的體現(xiàn),是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基礎上對教學目標深層次的開拓。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能顧此失彼,而應該努力實現(xiàn)多維目標的整合。
8.【答案】D。解析:第四題設計意圖表述不準確,第四題是一道拓展題,意在讓學生結合課外閱讀,更深入地了解人物,挖掘主題。
9.【答案】D。解析:教師的作業(yè)是鑒賞并背誦《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總結辛棄疾詩歌的語言風格和創(chuàng)作特點。辛詩的語言風格是豪放大氣的,讓人讀之有大氣磅礴之感,一氣呵成,這便是辛詩的美。學生要從詩中發(fā)現(xiàn)辛棄疾詩歌豪放大氣的美,逐漸培養(yǎng)審美情趣和探究美的能力。辛詩中又充滿了作者的充滿愛國情懷,同時也夾雜著作者懷才不遇的失落。因此,學生要從中關注辛棄疾詩歌的情感的發(fā)展,弘揚民族精神和愛國精神。D項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判斷等能力,在詞作中沒有體現(xiàn)出來,故D項錯誤。
10.【答案】A。解析:課堂結語是升華課堂感情、讓語文課散發(fā)光彩的最后契機,是給學生以人文關懷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這段教學結語,就是要發(fā)揮語文學科獨有的功能:在他人的故事中,反省自己;在感慨唏噓中,汲取正能量,以此來砥礪學行。B項說法錯誤,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是貫穿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的,不能說是在結束語中達成的。C項,說法太籠統(tǒng),且落腳點錯誤。結束語雖然總結了文本寫作特點、本文內容等,但落腳點在對學生的情感教育、人生啟發(fā)上。D項,“補充拓展梁任公語言特點、人物背景及人生態(tài)度”錯誤。故正確答案為A。
11.【答案】C。解析:任何教學都是圍繞課文展開的,都是基于教學目標基礎之上的教學,課堂小結雖然可以發(fā)揮拓展作用.能打開學生的思維廣度,但是也必須是基于文本內容之上的拓展。這位教師反復提到“和原文銜接”“和原文一致”“和原文中心思想吻合”等要求.意在提醒學生不要忘了發(fā)散遷移的基點——文本,而不是隨意地去發(fā)散。故C項錯誤.當選。
12.【答案】B。解析:教師闡述王國維的看法,目的是引導學生評析《揚州慢》這首詞,而不是舍本逐末評析王國維的評價。故針對學生們不同的看法.教師沒有片面地否定,而是巧妙地引導使學生的發(fā)言集中到文本的鑒賞和評析上。B項說法錯誤,當選。
13.【答案】D。解析:分析整個閱讀教學過程不難發(fā)現(xiàn),雖然在寫作對聯(lián)這個環(huán)節(jié)上,教師沒有先人為主地講解寫作要求,但是在講解文本內容時,教師卻引入了對聯(lián)的相關知識,故這里沒有必要進行再次講解。且這里教師選擇用自己的示范寫作作為指導,這樣避免了單純講解的枯燥性,教師有效的寫作示范,會讓學生學得更輕松。更自在。
14.【答案】C。解析:從教學內容分析來看,這是教學的初讀環(huán)節(jié),教師引導學生對藺相如的形象進行初步分析,不能說是完成了立體剖析和全方位理解;且這里是綜合分析,而沒有進行任何比較分析。
15.【答案】D。解析:診斷性評價是在學期開始或一個單元教學開始時,為了了解學生的學習準備狀況及影響學習的因素而進行的評價。它包括各種通常所稱的摸底考試。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為改進和完善教學活動而進行的對學生學習過程及結果的評價。它包括在一節(jié)課或一個課題的教學中對學生的口頭提問和書面測驗?偨Y性評價是在一個大的學習階段、一個學期或一門課程結束時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也稱為終結性評價。據(jù)此可知D項錯誤,這里應為形成性評價。
相關推薦:
2016年中小學教師資格精選資料匯總 | 《各科目》考情分析及備考策略
2016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模擬試題匯總(各科目)| 歷年真題及答案匯總
2016教師資格考試科目、題型題量及分值比例 | 《各題型》分析及解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