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練習題 |
第 7 頁:答案及解析 |
二、辨析題
1.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德育過程是一種教育過程,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雙方統(tǒng)一活動的過程,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受教育者品德的過程。教育者根據社會發(fā)展提出的要求,依據學生特點,以適當?shù)姆绞秸{動受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將相應的社會規(guī)范轉化為學生的品德,不斷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而品德形成過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結構不斷建構完善的過程,影響這一過程實現(xiàn)的包括生理的、社會的、主觀的和實踐的等因素。二者是不同的。
2.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在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說服教育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說服教育法不是萬能的,不是“一切”學生都能教育好。必須輔以紀律處分等強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德育目標是教育目標在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方面要達到的總體規(guī)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動所要達到的預期目的或結果的質量標準。德育目標是德育工作的出發(fā)點,它不僅決定了德育的內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約著德育工作的基本過程。
4.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學生在活動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其中既有校內的正式影響,又有校外的非正式影響;既有積極正面的影響,也有消極負面的影響。學校德育應在多方面影響中發(fā)揮主導作用,抵制負面消極影響,將各種積極正面的教育影響統(tǒng)一到教育目的上來,形成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的合力,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fā)展。
5.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品德的心理結構包括四種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其中,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實現(xiàn)及其所引起的一種內心體驗,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產生的對某種道德義務的愛憎、喜惡等情感體驗。道德情感是個體道德行為的內部動力之一,是激發(fā)道德動機和進行自我監(jiān)督的內心力量,是從道德認知到道德行為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它左右著行為的決策與發(fā)動。當?shù)赖抡J知(道德觀念)和道德情感成為經常推動個人產生道德行為的內部動力時,它們就成為道德動機。道德動機是道德行為的直接動因。
三、簡答題(答案要點)
1.(1)外部因素:①家庭;②學校教育;③社會因素;④同伴群體。
(2)內部因素:①認知失調;②態(tài)度定勢;③道德認知;④智力因素;⑤情緒因素。
此外,個體的受教育程度與年齡因素也對品德的形成與改變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2.(1)逐漸從他律變成自律。主要表現(xiàn)在:①能獨立、自覺地按道德準則來調節(jié)自身行為;②道德信念、理想在道德動機中占據相當?shù)匚?③道德情感發(fā)展,理性的道德情感占據主導地位,道德情感的社會性水平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日益提高;④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識明顯化;⑤中學生主導性道德動機明確,道德意志力有顯著增長;⑥道德行為習慣逐步鞏固;⑦品德發(fā)展與世界觀形成的一致性;⑧品德結構的組織形式完善化。
(2)品德發(fā)展由起伏向成熟過渡。主要表現(xiàn)在:①初中階段品德發(fā)展具有波動性;②高中階段品德發(fā)展趨向成熟。
3.(1)客觀方面,學生不良行為產生的原因來自于家庭、學校和社會環(huán)境三個方面:①家庭教育失誤;②學校教育不當;③社會文化的不良影響。
(2)主觀方面,學生的不良行為主要受這些因素的影響:①缺乏正確的道德觀念和道德信念;②消極的情緒體驗;③道德意志薄弱;④不良行為習慣的支配;⑤性格上的缺陷。
4.(1)改善人際關系,消除疑瞑心理和對立情緒;(2)保護自尊心,培養(yǎng)集體榮譽感;(3)講究談話藝術,提高道德認知;(4)鍛煉與誘因做斗爭的毅力,鞏固新的行為習慣;(5)注重個別差異,運用教育機智。
5.(1)自我中心階段;(2)權威階段(他律道德階段或道德實在論階段);(3)可逆性階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階段);(4)公正階段。
6.(1)邏輯的矛盾;(2)文化價值沖突;(3)觀念的矛盾;(4)新舊經驗相悖。
7.(1)德育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重要條件和保證;
(2)德育是青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條件和保證;
(3)德育是實現(xiàn)我國教育目的的基礎和保障。
8.(1)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發(fā)展的規(guī)律及心理特征;(2)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教育目的;(3)民族文化及道德傳統(tǒng);(4)時代與社會發(fā)展需要。
9.(1)加強理論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認識;(2)組織和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通過實踐活動加深認識,增強情感體驗,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3)對學生的評價和要求要堅持知行統(tǒng)一的原則;(4)教育者要以身作則,嚴于律己,言行一致。
10.(1)以發(fā)展的眼光客觀、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正確認識和評價當代青少年學生的思想特點;(2)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特點,選擇不同的內容和方法進行教育,防止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3)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
11.(1)明確目的性和針對性;(2)富有知識性、趣味性;(3)注意時機;(4)以誠待人。
12.(1)思想品德課(思想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學;(2)社會實踐活動;(3)課外、校外活動;(4)共青團、少先隊組織的活動;(5)校會、班會、周會、晨會、時事政策的學習;(6)班主任工作。
13.(1)公平、正確、合情合理;(2)發(fā)揚民主,獲得群眾支持;(3)注重宣傳與教育;(4)獎勵為主,抑中帶揚。
關注"566教師資格"官方微信,獲取考前內部資料、考試備考信息等!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
2016《中學綜合素質》考點及習題匯總 |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卷
2016年教師資格證《各科目》考情分析匯總 | 《各科目》考試大綱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