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4 頁:參考答案 |
五、簡答題
33.(36~38)一個教師可能間斷或同時扮演著以下 角色; (1)教員。 (2)學生模仿的榜樣。 (3)課堂的管理者。 (4)辦事員。 (5)團隊活動領導者。 (6)公共關系人員。 (7)學者與學習者。 (8)社會心理工作者和臨床心理學家。 (9)父母。 (10)權(quán)威人物。
34.(P142~143) (1)假如一個操作發(fā)生后.接著給予強化刺激,那么這一類反應今后發(fā)生的概率就會增加。 (2)由予行為效果的強化是使行為頻率增加的根本原因,所以通過對有機體的選擇的強化,就可以使行為朝著所需要的方向發(fā)展。
35.(P283~284) (1)認知和定向階段。 (2)初步掌握完整動作階段。 (3)動作協(xié)調(diào)和完善階段。
36.(P383~284) (l)接受能力強、記得牢。 (2)感知敏銳,辨別力強。 (3)思維能力強,有豐富的想象力。 (4)穩(wěn)定的注意力和積極的探索精神。 (5)自信好勝,能堅持。
37.(P448~449) (1)它有利于師生之間、學習者之間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影響。 (2)小組學習中,學習者通過交互活動可以培養(yǎng)決策、解決問題等在認知學習領域中屬于較高層次的技能。 (3)小組交流有利于提高學習者組織和表達思想的能力。 (4)在小組活動期間,教師通過討論可以了解教學程序各個階段的成效,能從學習者方面獲得改進教學的建議。
六、論述題
38.(P82~85) (1)認知的教學目標分類。根據(jù)布魯姆的分類法,認知教學目標有六項: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統(tǒng)合;評審。 (2)情感的教學目標。根據(jù)柯拉斯沃等的分類法,情感的教學目標有五個程序:接受;反應;評價;組織;價值的性格化。 (3)心因動作的教學目標。根據(jù)齊卜勒等的分類法,心因動作的教學目標依發(fā)展的程序有四個步驟:整個身體的運動;協(xié)調(diào)細致的動作,非語言交流;言語行為。
39.(P343~348)注意分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兩種。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主要原因和條件是: (1)對學習的目的任務有明確的理解。 (2)能用堅強的意志與干擾作斗爭。 (3)根據(jù)目的任務有計劃地組織活動。使所進行 的一切活動都能服從于當前的任務。 根據(jù)以上規(guī)律,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1)使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的。 (2)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制力,也就是培養(yǎng)他們排除干擾、克服困難、堅持注意的能力,養(yǎng)成堅強的意志品質(zhì)。 引起和保持無意注意的原因和條件是: (1)客觀刺激物的特點。 (2)學生本身的狀態(tài)。 教師要充分利用上述規(guī)律,做到: (1)教學內(nèi)容要新穎有趣,難易適當。 (2)教學方法要直觀形象、靈活多樣。 (3)盡量避免那些分散學生注意的因素,創(chuàng)造有 利于集中學生注意的情境。 (4)嚴格遵守作息制度,防止過度疲勞。 此外,教師還要交替使用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
相關推薦:
各地2015年教師資格考試時間匯總※2015年教師資格考試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