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題 |
第 4 頁:多選題 |
第 6 頁:判斷題 |
第 7 頁:情景題 |
第 8 頁:參考答案 |
三、判斷題(判斷下列各題正誤,并在題后括號內(nèi)打“√”或 “×”。每小題1分,共20分)
1.在教育史上,赫爾巴特是第一個將心理學作為教育學理論基礎的教育家。 ( )
2.科學心理學與教育的結(jié)合在我國古代就出現(xiàn)了。 ( )
3.學習與表現(xiàn)(performance)之間可能有很大的差異。 ( )
4.六年級兒童在學習圓的概念時,學會用圓規(guī)畫圓,這是智力技能學習。 ( )
5.認知學習觀的共同特點是強調(diào)學習的內(nèi)部機制或內(nèi)部過程。 ( )
6.可以把圖式看成概念,因為它們都反映事物的共同屬性。 ( )
7.加涅的高級規(guī)則學習與問題解決不是同質(zhì)概念。 ( )
8.一般來說,例一規(guī)法優(yōu)于規(guī)一例法教學,所以課堂上應盡量避免規(guī)一例法教學。 ( )
9.廣義地說,桑代克的迷箱實驗中的貓學會了逃出迷箱,則貓解決了問題。 ( )
10.對同一個問題若兩個學生都有相同的背景知識和智商水平,則我們可以推論,他們兩人會以相同的速度解決這一問題。 ( )
11.心理學家假定,通過練習,人腦可以貯存完成復雜技能的程序并向肌肉發(fā)出一系列執(zhí)行動作的指令,這一假設可以解釋熟練操作的自動化。 ( )
12.在乒乓球比賽中,運動員在發(fā)球的同時發(fā)出跺腳聲,其作用是增加發(fā)球的力量。( )
13.初入學兒童在習字時運用書空形式幫助記憶字形,這縣一種很好的心理練習形式。( )
14.要改變一個人的態(tài)度,充分必要條件是促使他陷入認知失調(diào)。 ( )
15.皮亞杰和柯爾伯格兩人在道德判斷研究上的主要差異在于前者提出的發(fā)展年齡階段先于后者的階段。 ( )
16.記憶中的前攝抑制與倒攝抑制不是學習中的遷移現(xiàn)象。 ( )
17.在語文課上,學生學習一篇新課文前,教師介紹課文的作者生平和寫作時代背景,實際上,這樣的介紹材料便是奧蘇伯爾所說的“組織者”。 ( )
18.小學生和中學生都要學習平面幾何中的許多相同概念,但學習的要求和教學的方式顯著不同,這是由兒童的IQ顯著不同決定的。 ( )
19.發(fā)展智力與掌握知識、技能是兩回事,不能混為一談。 ( )
20.對同輩文化的遵從會使青年一代拒絕接受成人社會的價值觀念,從而促成兩代人之間的代溝。 ( )
相關推薦:
各地2015年教師資格考試時間匯總※2015年教師資格考試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