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4 頁:參考答案 |
四、名詞解釋題
29.(P25)正式學生群體:即根據上級正式文件或 學校內部正式規(guī)定而建立的各種學生群體 組織。
30.(P178)并列結合學習:當新知識相對于原有認知 結構既不存在上位關系,又不存在下位關系,只 是和認知結構中的某些觀念具有一般的吻合性 時,新知識則可用原有知識進行類化成外推獲 得,并與原有認知結構產生一種并列的組合,可 能產生聯(lián)合意義。這種學習稱為并列結合學習。
31.(P278)審題:也叫分析課題,就是掌握課題的任 務和條件,形成有關課題的映象。
32.(P360)疲勞:是人們連續(xù)學習或工作以后效率下 降的一種現(xiàn)象,可以分為生理的疲勞與心理的 疲勞。
五、簡答題
33.(P20~21)學校教育對學生個體發(fā)展的影響主要 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1)影響學生個體的社會化。 (2)影響學生個體心理的發(fā)展。
34.(P1074~108)艾里克森認為人的一生要經歷八個心 理社會性發(fā)展的階段: (1)信任對不信任,從出生到1歲。 (2)自主對羞怯、懷疑,從2歲到3歲。 (3)主動對內疚,從4歲到5歲。 (4)勤奮對自卑,從6歲到11歲。 (5)同一性對角色混亂,從12歲到18歲。 (6)親密和團結對孤立,成年初期。 (7)創(chuàng)造性對自我決定,成年初期。 (8)完善對厭惡和絕望,老年期。
35.(P250~254) (1)解釋認知按層次組織的趨勢。 (2)解釋和證明有意義保持的優(yōu)越性。 (3)解釋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 (4)解釋記憶恢復現(xiàn)象。 (5)解釋呈現(xiàn)材料與回憶材料的差異。
36.(P378~379) (1)樹立自信、自重與自尊的行為模范. (2)以成功的經驗激勵學生的積極自我意識。 (3)尊重學生的理智與情感,防止不當?shù)陌H。 (4)提出明確與合理的要求,關心學生的學習成 敗,期望應成為對學生潛能的挑戰(zhàn)。 (5)尊重學生個人價值,培養(yǎng)合理的人際關系.
37.(P426~427) (1)使用信號制止不良行為。 (2)鄰近控制。 (3)提高興趣。 (4)使用幽默。 (5)安排余暇。 (6)勸離課堂。 (7)移除誘因。 (8)提出要求。
六、論述題
38.(P10~11) (1)學與教同題成為學校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中心 問題. (2)認知心理學的理論深入學與教過程的研究之 中,比較重視研究較為復雜的學生的學習過 程,研究方法越來越先進。 (3)重視研究課堂教學的心理學問題,強調理論 的實際應用,重視學習的個別指導(因材施 教)問題. (4)更加重視學習過程中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 等方面的統(tǒng)一.對情感、個性等。非智力因 素”的研究增多,對學習條件也有較系統(tǒng)的 研究。 (5)人本主義心理學對學校教育、對課堂教學過 程的影響增加。
39.(P300~302)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有: (1)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要有邏輯性是培養(yǎng)學生 邏輯思維能力的前提。 (2)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是其展開邏輯思維的重要 條件. (3)創(chuàng)設適當情境是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 關鍵。 (4)培養(yǎng)學生使用正確的方法進行邏輯思維。 (5)指導學生發(fā)現(xiàn)和克服思維障礙. (6)加強語言訓練。
相關推薦:
各地2015年教師資格考試時間匯總※2015年教師資格考試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