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4 頁:參考答案 |
四、材料分析題(答案要點)
1.(1)我國傳統的教育體系過分強調知識的灌輸,把傳授知識作為唯一的教學目標,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成了單純的知識容器,壓抑了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發(fā)展。因此,新課程改革強調教師角色的轉變,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不僅攝取知識,而且進行有目的的思考,激發(fā)學生勇于思考、質疑,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王老師的可貴之處在于:他在教學實踐中,善于交出學生思維的主動權,讓學生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情境中積極思考。通過“語文課進閱覽室”,讓學生學得生動活潑;在愉悅的情境申,享受學習知識的快樂。
(3)在“語文課進閱覽室”活動中,教師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師生之間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4)在“語文課進閱覽室”活動中,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生實質性轉變,打破了教師“一言堂”的局面,建立了一個寬松的課堂氣氛。教師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出發(fā),為他們創(chuàng)設有利于其獲取信息、相互交流、主動思考的環(huán)境,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了全面提高。
2.(1)李小輝由于上初中以來在學習上的多次失敗,陷入了習得性無助感的境地,而且越陷越深,不能自拔。習得性無助感是指由于連續(xù)的失敗體驗而導致個體產生的對行為結果感到無法控制、無能為力的心理狀態(tài)。造成李小輝這種狀況的原因,分為兩個方面:第一,他自身的因素。他將自己的失敗進行了錯誤的內部歸因。內部歸因是指人把失敗歸因于能力、性格等自身因素,認為只是自己不能控制行為結果,因而出現個人的無力感。第二,外部原因。首先,學校、家庭在教育過程中過分重視考試、分數、競賽、名次等外部強化手段去激勵學生學習,而嚴重忽視對學生內在動機的培養(yǎng)和調動,為此,一次偶然的成績不好就使得李小輝感覺自己各個方面都很差,進而對自己喪失信心。其次,數學老師在教育方式上的嚴重失誤,也使他徹底喪失了自尊和自信,更加重了該生的無助感。
(2)對策:①采用各種措施培養(yǎng)他的內在動機,例如,利用他的愛好如看報紙、愛玩電腦、愛玩籃球、喜歡數學等特點,巧妙實現動機遷移;②采用各種措施,消除他在學習上的無力感,增強他的學業(yè)自我效能感。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