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4 頁:參考答案 |
一、單項選擇題
1.B【解析】美國教育學家盂祿在批判教育的生物起源說的基礎上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說,他認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兒童對成人的無意識模仿。
2.C【解析】《學記》是我國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專著。
3.B【解析】實驗研究的目的是發(fā)現事物間的因果關系,是各類研究中唯一能確定因果關系的研究。
4.B【解析】題干的描述出自華生,他是環(huán)境決定論的代表人物之一。
5.A【解析】學校課程即校本課程,是由學校自行決定的,目的是滿足學生和社區(qū)的發(fā)展需要,強調多樣性與差異性,學生有選修的權利,通常以選修課的形式出現。
6.B【解析】運用討論法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一定的理解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因此,討論法在高年級運用得比較多。
7.B【解析】題干描述的是復式教學的概念。
8.B【解析】上課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最直接的體現,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9.D【解析】略。
10.C【解析】題干的描述出自馬卡連柯,體現了尊重信任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
11.B【解析】品德評價法是通過對學生品德進行肯定或否定的評價而予以激勵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發(fā)展的德育方法。包括獎勵、懲罰、評比和操行評定等。
12.C【解析】略。
13.A【解析】個人自身行為的成敗經驗對自我效能感的影響最大。
14.B【解析】到了中學階段,學生的無意注意發(fā)展進一步深化,與此同時,中學生的有意注意也得到了發(fā)展,并且逐漸取代了無意注意的優(yōu)勢地位,在學生學習中躍居主導。
15.B【解析】人有許多非理性的觀念,如我“必須”成功并得到他人贊同,別人“必須”對我關懷和體貼,事情 “應該”做得盡善盡美,課堂上回答問題有錯誤是很糟糕的事等。人們持有的不合理信念總結起來有三個特征:絕對化的要求、過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極。
16.D【解析】課堂紀律一般分為教師促成的紀律、集體促成的紀律、任務促成的紀律和自我促成的紀律。
17.A【解析】直覺思維是人腦對事物整體及其本質直接領悟的思維活動,它表現在對事物及其關系的敏銳、迅速地識別和整體地把握。靈感現象就是直覺思維的結果。
18.B【解析】有意或無意地拒絕承認那些不愉快的現實,似乎事情根本就沒有發(fā)生,以此減少心靈上的痛苦。這種自我防御機制稱為否認。
19.C【解析】人格的整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
20.A【解析】心理評估是依據用心理學方法和技術搜集得來的資料,對學生的心理特征與行為表現進行評鑒,以確定其性質和水平并進行分類診斷的過程。
21.C【解析】略。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