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5 頁:參考答案及解析 |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10個小題,20個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題中橫線上)
31、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一種社會活動,是傳承社會文化、傳遞生產(chǎn)經(jīng)驗和__________的基本途徑。
32、班主任是班級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3、課程目標是指導整個課程編制過程的最為關(guān)鍵的準則,是指特定階段的學校課程所要達到的預期結(jié)果,它有四個方面的規(guī)定性:第一,_________;第二,_________;第三,_________;第四,_________。
34、20世紀70年代,由英國學校德育學家彼得•麥克費爾和他的同事創(chuàng)立,強調(diào)把道德情感的培養(yǎng)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_______。
35、《未成年人保護法》規(guī)定:“學校應當尊重未成年學生的_________,不得隨意開除未成年學生。”
36、學校的組織和制度文化有三種表達方式,一是保證學校正常運行的組織形態(tài);二是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
37、決定教育規(guī)模與速度的因素是__________。
38、教學大綱一般由_________和_________組成。
39、學生的思想品德是在______逐步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
40、班集體必須具備的四個基本特征是:(1)_______;(2) _______;(3) _______;(4) _______。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41、簡述影響個體身心發(fā)展的因素。
42、簡述教學過程的基本特點。
43、簡述青年期的年齡特征。
44、簡述班集體的教育作用。
45、簡述教學計劃的構(gòu)成。
五、論述題(本大題只有1個小題,滿分10分)
46、簡述教學的主要作用。
相關(guān)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