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題 |
第 4 頁:多選題 |
第 6 頁:判斷題 |
第 7 頁:情景題 |
第 8 頁:參考答案 |
三、判斷題
1.× 【解析】孟子是中國古代內(nèi)發(fā)論的代表人物。
2.× 【解析】這是道家的教育主張。
3.× 【解析】蘇格拉底以善辯著稱。
4.X 【解析】現(xiàn)代教育學派的代表人物是杜威,赫爾巴特是傳統(tǒng)教育學派的代表人物。
5.× 【解析】教師職業(yè)是專業(yè)性很強的職業(yè),不論是誰要成為教師都必須進行專業(yè)培訓,獲得教師資格。
6.× 【解析】課程計劃中設置的各門學科,不能齊頭并進,也不宜單科發(fā)展。
7.√ 【解析】這是杜威的一個主要教育思想。
8.√ 【解析】教學有常規(guī)的方法可以借鑒,但不同的內(nèi)容、不同的對象、不同的教師,都不可能使用固定的方法。
9. × 【解析】發(fā)展順序是從自我為中心發(fā)展到“他律”,再從“他律”發(fā)展到“自律”。
10.× 【解析】積極分子的隊伍不是一成不變的。
11.× 【解析】董仲舒提出了該建議,王安石為宋人。
12.× 【解析】學生有隱私權(quán),學校和教師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學生的這種權(quán)利。
13.× 【解析】題干所指是《學記》,《論語》是孔子的言論匯集。
14.√ 【解析】學校各項教育活動都必須通過教學來實現(xiàn),教學是學校最經(jīng)常的工作。因此,教學在學校工作中居于中心地位。
15.× 【解析】題干體現(xiàn)的是鞏固性原則。
16.√ 【解析】德育也要因材施教。
17.√ 【解析】中國是學校產(chǎn)生最早的國家。
18. × 【解析】西周以后出現(xiàn)“國學”與“鄉(xiāng)學”之分,春秋時期出現(xiàn)“官學”與“私學”之別。
19.√ 【解析】“義務”是公民應盡的責任,它具有一定的強迫性。
20.× 【解析】題干是非制度化教育的理想,它主張每個人應能在一個比較靈活的范圍內(nèi),比較自由地選擇道路。
編輯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