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簡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
55、簡述教育對文化發(fā)展的促進作用。
56、如何理解教育是人類社會特有的活動?
57、在學科教學中如何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產(chǎn)生的適宜環(huán)境?
58、簡述團組織的地位和作用。
59、如何評價教學效果?
60、簡述學習動機的有關理論。
五、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61、李某的女兒小玲l4歲,系農(nóng)村某鎮(zhèn)初中二年級學生。李某認為,女孩上學無用。還不如早出來打工賺錢,于是將小玲送到廣東東莞打工。開學一周后,學校老師、領導和村干部多次上門家訪,李某拒絕說明去向,有時還惡語相加:“孩子讀不讀書是我們家里的事,關你什么屁事!”
請運用《義務教育法》對這一案例進行分析。
62、汶川地震發(fā)生后,中學教師范某某在網(wǎng)上發(fā)帖詳細敘述了自己在地震中棄學生而逃的經(jīng)歷,從此得名“范跑跑”。有人認為;范某某身為一名教師,緊急關頭應先保護學生,才能對得起人民教師的稱號。并形容他為汶川地震中“最無恥的教師”。但也有人認為不應該對他過于苛求,畢竟老師也是普通人,遇到危險保護自己是人的本能,而且范某某在網(wǎng)上公開自己的所作所想,至少說明他是一個誠實的人。勇于直面自己的人。
從教師職業(yè)道德的角度來說,你對此有何看法?
六、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63、聯(lián)系實際,論述家庭、社會、學校相互配合的重要性,以及促進三者結(jié)合的方法。
64、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