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填空題;簡答題;論述題 |
第 3 頁:答案:單項選擇題;填空題 |
第 4 頁:答案:簡答題;論述題 |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小學生常見的焦慮反應是( )焦慮。
A.學習
B.行為
C.考試
D.適應
2.充分利用學生頭腦中生動而鮮明的形象來幫助記憶,這是使用了( )
A.組織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元認識策略
D.復述策略
3.教育心理學發(fā)展的成熟時期所對應的年代是( )
A.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
B.20世紀80年代以后
C.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末
D.20世紀90年代起
4.只能進行自我中心思維的兒童,其認知發(fā)展處于( )
A.前運算階段
B.感知運動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
D.形式運算階段
5.形狀知覺形成的關(guān)鍵期是( )
A.2歲
B.4歲一5歲
C.4歲
D.6歲
6.“榜樣學習”的教育效應最適合的心理學解釋理論是( )
A.強化說
B.認知失調(diào)論
C.從眾說
D.觀察學習理論
7.個體傾向于利用自己身體或內(nèi)部參照作為信息加工依據(jù)的學習風格( )
A.場依存性
B.場獨立性
C.沖動性
D.沉思性
8.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是給學習者提供( )
A.圖表
B.新知識
C.認知框架
D.以上都對
9.心理學家研究認為,態(tài)度的核心成分是( )
A.認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為傾向成分
D.認知與情感成分
10.以概念同化的學習方式獲得概念主要發(fā)生在( )
A.學齡期
B.學前期
C.成人
D.以上都是
11.奧蘇伯爾的同化模式中,總括性同化又稱( )
A.下位學習
B.上位學習
C.并列結(jié)合學習
D.相關(guān)類屬學習
12.心理定勢對解決問題具有( )
A.積極作用
B.消極作用
C.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
D.沒有作用
13.兒童能運用表象來表現(xiàn)他們的世界所發(fā)生的事并能據(jù)此進行想象。從而獲得知識。這種認知表征是( )
A.動作表征
B.符號表征
C.映象表征
D.表象
14.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是指( )
A.最新獲得的能力
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兒童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與可能的發(fā)展水平之間的距離
D.需要在下一發(fā)展階段掌握的能力
15.運用符號辦事的能力是( )
A.言語信息
B.智慧技能
C.認知策略
D.動作技能
16.學生剛學英語時,對26個字母的記憶兩頭容易中間難,這種現(xiàn)象的解釋是( )
A.痕跡消退說
B.動機說
C.同化說
D.前攝抑制與倒攝抑制
17.學過高等數(shù)學后有利于初等數(shù)學的進一步理解和掌握,這屬于( )
A.順向正遷移
B.逆向正遷移
C.順向負遷移
D.逆向負遷移
18.在哪個階段,學生的倫理道德開始形成但又具有兩極分化的特點( )
A.學前階段
B.小學階段
C.初中階段
D.高中階段
19.“殺雞嚇猴”的教育效應最易被解釋的現(xiàn)代心理學理論是( )
A.強化原理
B.認知失調(diào)說
C.從眾說
D.觀察學習說
20.學生學習直角三角形,這種學習屬于( )
A.詞匯學習
B.符號學習
C.概念學習
D.命題學習
相關(guān)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