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題(本大題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
21.制定課程目標的三個主要依據是:對_________的研究;對社會的研究;對_________的研究。
22.學生是權力的主體。其享有的法律規(guī)定的社會權力包括:_________的權利、受教育的權力、_________的權力、安全的權力。
23.考察學生文化的特征,較為顯著的特征是學生文化的_________性、非正式性、多樣性、_________性。
24.教學的一般任務包括:傳授系統(tǒng)的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fā)展學生智力、體力和創(chuàng)造才能;培養(yǎng)社會主義品德和審美情趣,奠定學生的科學_________基礎;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關注學生的_________發(fā)展。
25.二戰(zhàn)后,綜合中學的比例逐漸增加,出現了普通中學_________、職業(yè)中學_________的綜合化趨勢。
26._________階段是學生初步形成人生觀、世界觀的時期。
27.教育目的有兩個組成部分:一是對教育所要培養(yǎng)的人的_________做出規(guī)定:二是對教育所要培養(yǎng)的_________做出規(guī)定。
28.課外輔導是_________的補充。
29.相對評價的基準是評價對象群體中的_________。
30.我國古代以教學與學術研究緊密結合,重視讀書自學,強調辯論問題的教育機構稱為_________,其主持人稱為_________。
31.一般來說,班級的規(guī)章制度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是教育行政部門規(guī)定的有關制度;二是學校制定的學校_________:三是班集體的_________。
32.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主體是“_________教育”。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5分。共30分)
33.教育要促進兒童發(fā)展,應遵循哪幾個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
34.如何建立良好的新型師生關系?
35.健全的班集體的形成應具有哪些基本標志?
36.簡述課外輔導的主要內容和任務。
37.簡要回答認知性道德發(fā)展模式實施德育的方法和策略。
38.“多元智能”理論對改進學生評價有哪些策略指導意義?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10分)
39.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評價改革的實質變化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試聯系小學課程改革實際予以分析。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