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填空題;簡答題;論述題 |
第 3 頁:答案:單項選擇題;填空題 |
第 4 頁:答案:簡答題;論述題 |
2013年陜西省教師資格《小學教育學》模擬沖刺題及答案(6)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教育學作為一門學科的建立始于( )
A.盧梭
B.赫爾巴特
C.杜威
D.夸美紐斯
2.我國把課程分為國家、地方、學校三個層次。那么,一級課程和二級課程指的是( )
A.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
B.國家課程和學校課程
C.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
D.地方課程和國家課程
3.素質教育的重點是( )
A.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B.堅持面向全體學生
C.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D.發(fā)展學生的個性
4.為了突出學生自主性、探索性學習,小學課程改革需要加強( )
A.綜合性
B.彈性
C.實踐性
D.基礎性
5.學校進行素質教育的基本途徑是( )
A.教育
B.教學
C.實踐活動
D.上課
6.我國小學德育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構成( )
A.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
B.道德教育、理想教育和勞動教育
C.道德教育、公民教育和政治教育
D.道德教育、愛國教育和理想教育
7.在班主任的個別教育工作中處于首要地位的是( )
A.做好班長的工作
B.做好先進生的工作
C.做好班委的工作
D.做好后進生的工作
8.《學記》主張教學要遵循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學不躐等”,下列體現(xiàn)了這一觀點的是( )
A.鞏固性原則
B.啟發(fā)性原則
C.因材施教原則
D.循序漸進原則
9.我國學校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是( )
A.個別教學制
B.分組教學制
C.班級授課制
D.復式教學制
10.我國的課程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課程指學生在校期間( )
A.所接受全部教育內容的總和
B.所學科目的總和及社會實踐活動
C.所學內容的總和及進程安排
D.所有教學內容的總和及進程安排
11.在教育系統(tǒng)的諸種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是( )
A.學生與課程
B.學生與教師
C.學生與教材
D.學生與教學
12.如果一個測驗基本達到了測驗目的,測出了它所要測出的東西,那么這個測驗( )
A.信度較好
B.效度較好
C.難度適中
D.區(qū)分度較好
13.在我國教育史上,第一次把課外活動正式列為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教學計劃的是( )
A.1978年
B.1980年
C.1986年
D.1988年
14.教師與學生在社會道德上是( )
A.相互促進關系
B.平等關系
C.授受關系
D.教學關系
15.班級活動的主要形式是( )
A.小組活動
B.集體活動
C.個別教育
D.主題班會
16.德育過程由以下四個相互制約的要素構成( )
A.知情意行
B.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內容德育方法
C.世界觀人生觀理想觀道德觀
D.德育目標德育內容德育原則德育方法
17.學生認識的主要任務是學習( )
A.間接經(jīng)驗
B.直接經(jīng)驗
C.社會經(jīng)驗
D.感性經(jīng)驗
18.學校課外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是( )
A.群眾性活動
B.小組活動
C.個別活動
D.集體活動
19.在人的發(fā)展中起主導作用的是( )
A.遺傳
B.環(huán)境
C.學校教育
D.家庭教育
20.小學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
A.普及性基礎性發(fā)展性
B.普及性基礎性強制性
C.普及性基礎性實踐性
D.普及性基礎性綜合性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