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填空題;簡答題;論述題 |
第 3 頁:答案:單項選擇題;填空題 |
第 4 頁:答案:簡答題;論述題 |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 中國古代西周以后,學校教育制度已經發(fā)展到比較完備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 合一的官學體系,并有了“國學”與( )
A.“私塾”
B.“太學”
C.“私學”
D.“鄉(xiāng)學”
2. 教育學作為一門規(guī)范學科始于( )
A.《普通教育學》
B.《民本主義與教育》
C.《愛彌兒》
D.《大教學論》
3. 提出“最近發(fā)展區(qū)”概念的是( )
A.巴甫洛夫
B.巴班斯基
C.皮亞杰
D.維果茨基
4. 中小學生享有未成年公民所享有的一切權利,如身心健康權、隱私權、受教育權等,并受到學校的特殊保護。這些規(guī)定指的是( )
A.學生的身份
B.學生的法律地位
C.學生的義務
D.教師的義務
5. 生產力水平決定教育的( )
A.數量和質量
B.規(guī)模和速度
C.人才培養(yǎng)規(guī)格
D.公平與效率
6. 未成年學生享有的主要權利除了受教育權之外,還有( )
A.身心健康權
B.人身自由權
C.人格尊嚴權
D.人身權
7. 師生在教育內容的教學上構成( )
A.授受關系
B.平等關系
C.促進關系
D.交往關系
8. 有的人認為人的心靈本身沒有內容,可以任意涂抹,外部的力量決定了人的發(fā)展狀況。這種觀點屬于( )
A.白板說
B.開放式教育
C.發(fā)生認識論
D.多因素作用論
9. 1989年ll月2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旨在體現學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的公約。這個 公約叫做( )
A.《學生權利公約》
B.《學生保護公約》
C.《兒童權利公約》
D.《兒童保護公約》
10.如果一個測驗能測出它所要測量的屬性或特點的程度,我們就說這個測驗有( )
A.信度
B.效度
C.難度
D.區(qū)分度
11.對“人力資本理論”做出最主要貢獻的學者是( )
A.舒爾茨
B.斯特魯米林
C.凱恩斯
D.于光遠
12.在現代社會,決定教育發(fā)展規(guī)模和速度的因素是( )
A.政治經濟制度
B.生產力
C.科學技術
D.文化
13.在關于人的身心發(fā)展的主要動力問題的認識上,中國古代孟子所持的觀點是( )
A.內發(fā)論
B.外鑠論
C.會合論
D.多因素相互作用論
14.在人的發(fā)展中,身心兩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時期是( )
A.幼兒期
B.兒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15.教學目標與教育目的、培養(yǎng)目標之間的關系是( )
A.量變與質變的關系
B.替代的關系
C.主客體的關系
D.具體與抽象的關系
16.德國教育家凱興斯泰納認為, “國家公立學校的目的——也就是一切教育的目的__________是教育有用的國家公民”,這一教育目的觀屬于( )
A.個人本位論
B.社會本位論
C.倫理本位論
D.社會需要與人的發(fā)展統(tǒng)一論
17.在以下所羅列的基本原則中,哪一條原則不屬于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兒童權利公約》 的核心精神?( )
A.兒童利益最佳原則
B.無歧視原則
C.尊重兒童觀點與意見原則
D.兒童優(yōu)先原則
18.在我國,對教師職業(yè)角色的法定權利、法定義務作出具體規(guī)定的是( )
A.《義務教育法》
B.《憲法》
C.《教育法》
D.《教師法》
19.從課程的發(fā)展來看,制約學校課程制定的主要因素是( )
A.社會、兒童、學校
B.社會、兒童、知識
C.兒童、知識、學校
D.社會、學校、知識
20.教學計劃是課程文件的重要內容之一,其應解決的中心問題是( )
A.教學科目的設置
B.學科順序
C.課時分配
D.學年編制、學周安排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