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填空題;簡答題;論述題 |
第 3 頁:答案:單項選擇題;填空題 |
第 4 頁:答案:單項選擇題;填空題 |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在中國,出現(xiàn)學校教育的時代是( )
A.原始社會后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時期
2.“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體現(xiàn)了( )
A.因材施教教育思想
B.循序漸進教學思想
C.學思結合教學思想
D.啟發(fā)引導教學思想
3.紳士教育放在首位的是( )
A.德行的教育
B.騎士技術
C.軍事教育
D.文化知識教育
4.我國開始嘗試編寫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學的時間是
A.40年代以后
B.50年代以后
C.60年代以后
D.80年代以后
5.傳授系統(tǒng)知識、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最有效形式是( )
A.課外活動
D.校外活動
C.勞動實踐
D.教學
6.個體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齡階段存在著發(fā)展速度變化,這體現(xiàn)為身心發(fā)展的( )
A.順序性
B.階段性
C.不平衡性
D.個別差異性
7.在個體的實踐活動體系中,成為其他方面發(fā)展基礎的活動是( )
A.個體的生理活動
B.個體的心理活動
C.個體的社會實踐活動
D.個體的日;顒
8.從《教育法》等法規(guī)中可知,我國中小學學生身份的定位有三個層次:其中第一層次是( )
A.中國人
B.未成年公民
C.國家公民
D.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9.地方課程的編定權在( )
A.國家
B.省、自治區(qū)和直轄市
C.縣
D.校
10.在小學課時分配上,分配授課時數(shù)最多的科目一般是( )
A.數(shù)學與英語
B.語文與數(shù)學
C.數(shù)學與科學課程
D.語文與英語
11.教學過程的結構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 )
A.引起學習動機
B.領會知識
C.鞏固知識
D.檢查知識
12.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lián)系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會用、學以致用,這是( )
A.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
B.啟發(fā)性原則
C.鞏固性原則
D.循序漸進原則
13.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并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是( )
A.講授法
B.談話法
C.討論法
D.演示法
14.根據(jù)一定的教學任務,組織學生到工廠、農村、社會生活現(xiàn)場和其他場所,通過觀察、調查或實際操作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是( )
A.現(xiàn)場教學
B.個別教學
C.小組教學
D.復式教學
15.通過設計出一種問題情境或提供一定條件要求學生完成具有一定任務的作業(yè)來測定學生知識與能力水平的測驗,這是( )
A.論文式測驗
B.客觀性測驗
C.問題情境測驗
D.標準化測驗
16.在中國,設置班主任的做法產(chǎn)生于( )
A.19世紀初期
B.19世紀中期
C.19世紀末
D.20世紀初期
17.全面負責一個班學生工作的教師,其重要職責和基本任務是帶好班級,教好學生,對學生進行教育,這是( )
A.班主任
B.科任教師
C.輔導員
D.年段長
18.選定一個主題,請人做專題報告,這種形式的主題班會稱為( )
A.主題報告會
B.主題匯報會
C.主題討論會
D.主題晚會
19.班級授課制產(chǎn)生于( )
A.16世紀
D.17世紀
C.18世紀
D.19世紀
20.按學科分別組織的渺小學習和研究活動是( )
A.科技活動
B.社會活動
C.文學藝術活動
D.學科活動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