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填空題;簡答題;論述題 |
第 3 頁:參考答案:單項選擇題;填空題 |
第 4 頁:參考答案:簡答題;論述題 |
一、單項選擇題
1.【精析】B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在教學法方面提倡“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又叫非指導性教學法;教師的作用是按自由學習的原則去促進學習。
2.【精析】B如果強調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兩個發(fā)展期,是階段性的反映。而本題強調的是這兩個時期的高速發(fā)展的特點,故反映了不平衡性。
3.【精析】C本題考查考生對奧蘇伯爾的學習分類的理解和掌握。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根據(jù)學習主體所得經驗的來源不同,將學習分為接受學習與發(fā)現(xiàn)學習;依據(jù)所得經驗的性質不同,將學習分為有意義學習與機械學習。
4.【精析】B陳述性知識也叫描述性知識,是個人能用言語進行直接陳述的知識,主要用來回答事物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樣的問題。
5.【精析】C我國教育學家馮忠良教授認為,智力的形成可以概括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內化三個基本階段。①原型定向:原型是指被模擬的某種自然現(xiàn)象或過程。智力技能形成中的原型定向就是使學生了解心智活動的原型,從而明確該做哪些動作和怎樣完成這些動作,明確活動的方向。②原型操作:是依據(jù)智力技能的實踐模式,學生將頭腦中建立的操作活動程序映象,以外顯的操作方式付諸執(zhí)行。③原型內化:指動作離開原型中的物質客體與外顯形式而轉向頭腦內部,借助于言語來作用于觀念性對象,從而對對象的主觀表征進行加工、改造,并使其發(fā)生變化。
6.【精析】C動作技能的學習需要必要而適當?shù)木毩,練習是動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條件!耙娬咭,學者難”強調的是練習對動作技能學習的重要性。
7.【精析】A二班同學在老師“在與不在”時表現(xiàn)不一,說明李老師的領導方式傾向于集權型,致使學生對領導的依賴性較強。
8.【精析】D在布魯納的教學觀中,所謂學科的基本結構,指其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9.【精析】D在替代學習中,他人的行為受到了強化或懲罰,就相當于觀察者也受到了獎懲,因而這種獎懲又叫替代性的強化或替代性的懲罰。
10.【精析】B在操作技能的練習曲線中可以看出,通常在練習的中間階段會出現(xiàn)一個高原期。
11.【精析】B對具體刺激的反射是第一信號系統(tǒng),對語詞的反射是第二信號系統(tǒng)。語言是人類特有的活動,因此對第二信號系統(tǒng)的條件反射也是人所特有的。狗雖然能聽到主人喚它的名字就跑過來,是對名字的發(fā)音作出的反應,名字對于狗來說,只是一個聲音刺激,并沒有符號和語言代表意義。
12.【精析】D內部學習動機指由個體內在需要引起的動機。例如,學生的求知欲、學習興趣、改善和提高自己能力的愿望等內部動機因素,會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13.【精析】A斯金納認為,操作性行為主要受強化規(guī)律的制約,看電視這一行為屬于正強化,能夠提高反應(按時完成家庭作業(yè))的概率。
14.【精析】B雙向表即從縱橫兩個維度羅列材料中的主要信息。
15.【精析】C發(fā)散思維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種答案的思維形式,從不同角度列舉木材的用途,應為發(fā)散思維,故選C。
二、填空題
16.教育學
17.關鍵期
18.有意義接受學習論
19.人本主義
20.網(wǎng)絡化
21.學習的心向與定勢
22.充分而有效的反饋
23.前攝抑制
24.他律道德
25.客觀威脅
26.課堂情境
27.共同活動
28.診斷性
29.非測驗性
30.迷箱實驗
31.心理發(fā)展
32.自我監(jiān)控
33.強化
34.問題情境
35.元認知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