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 |
第 2 頁: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 |
第 3 頁:答案: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 |
第 4 頁:答案: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填空題 |
2013年教師資格考試小學教育學試題及答案(7)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并將其號碼寫在題干的相應位置,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我國封建社會后期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是( )。
A.六藝
B.八股文
C.自然科學
D.四書、五經(jīng)
2.衡量一個國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質(zhì)高低的重要標志是( )。
A.文化教育
B.科技發(fā)展
C.計劃生育的實施狀況
D.基礎教育的狀況如何
3.我國保護少年兒童權益的專項法律是( )。
A.《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4.教學計劃的中心問題是( )。
A.開設哪些科目
B.各門學科開設的順序
C.各門學科的教學時間
D.各門學科的教學方法
5.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學”主張的是( )。
A.赫爾巴特
B.瓦•根舍因
C.懷特海
D.克伯屈
6.學生操行評定的主要負責人是( )。
A.科任教師
B.班主任
C.級任導師
D.班委會
7.兒童發(fā)展的源泉是( )。
A.兒童主體的活動
B.機體的結構和功能
C.家庭和社會教育
D.社會環(huán)境
8.在學生咨詢中,( )是著重訓練行為的方法。
A.鼓勵表達法
B.系統(tǒng)脫敏法
C.深入共感法
D.身體放松法
9.以分班、分組為測驗的根本目的的是( )。
A.安置性測驗
B.形成性測驗
C.成就測驗
D.標準測驗
10.《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是我國全部教育法規(guī)的“母法”,頒布于( )年。
A.1980
B.1986
C.1995
D.1998
二、多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至五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二至五個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代碼填入題干的相應位置。錯選、多選、漏選均不得分。每小題2分。共10分)
1.195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布了《關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制定了發(fā)展教育事業(yè)的“三個結合”、“六個并舉”的原則,其中這“三個結合”是指( )。
A.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
B.普及與提高相結合
C.教育發(fā)展與教育改革相結合
D.全面規(guī)劃與地方分權相結合
E.政府辦學與民間辦學相結合
2.教師的進修提高以( )。
A.業(yè)余為主
B.自學為主
C.短訓為主
D.在職為主
3.為了使上課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上課應符合的要求包括( )。
A.目標明確
B.內(nèi)容正確
C.方法得當
D.氣氛熱烈
E.表達清晰
4.班集體的發(fā)展目標一般可分為( )。
A.長期
B.近期
C.中期
D.遠期
5.學校教育的目的比一般的教育目的更具有( )。
A.科學性
B.預見性
C.有效性
D.主體性
E.階級性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