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多項選擇題 |
第 3 頁:填空題;判斷題;名詞解釋 |
第 4 頁:簡答題;論述題;案例分析題 |
第 5 頁:答案: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填空題 |
第 6 頁:答案:判斷題;名詞解釋;簡答題 |
第 7 頁:答案:論述題;案例分析題 |
一、單項選擇題
1.D【解析】相對標準是以其他學生的成績?yōu)橐罁?jù),構(gòu)成一個常模參照系。因此選D。 ?
2.C【解析】布魯巴奇提出了教師反思的四種方法。
3.D【解析】具體運算階段的標志是守恒觀念的形成。
4.D【解析】一般情況下,心理學家們按技能的性質(zhì)和特點將其分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5.A【解析】認知內(nèi)驅(qū)力以知識作為目標,從知識的獲得中得到滿足,所以是最穩(wěn)定、最重要的學習動機。
6.C【解析】動機水平增加,學習效果也會提高。但是,動機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動機水平超過一定限度,學習效果反而更差。耶克斯和多德森認為中等程度的動機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學習效果的提高。
7.D【解析】陸欽斯為了探索定勢對解決問題的影響,設(shè)計了“量杯”實驗。
8.C【解析】感性概括是在直觀基礎(chǔ)上憑直覺、自發(fā)進行的一種低級的概括形式。
9.B【解析】遺忘曲線表明遺忘的進程是先快后慢。
10.C【解析】加里培林將心智技能的形成過程分成了五個階段,第五個階段是內(nèi)部言語動作階段。
11.A【解析】題干是對組織策略的名詞解釋。
12.A【解析】題于是對復(fù)述策略的名詞解釋。
13.D【解析】傳統(tǒng)心理學對問題解決的研究往往脫離中小學學科教學實際,很難指導課堂教學,F(xiàn)代認知心理學結(jié)合中小學學科特點進行問題解決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類型的知識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有不同的作用。
14.B【解析】若一個新信息與其他信息聯(lián)系越多,回憶就越容易,因此它是一種理解性的記憶策略。
15.C【解析】道德行為是在一定的道德認識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勵下所表現(xiàn)出來的對他人或社會具有道德意義的行為。c項既對他人(營業(yè)員)有意義,又對社會(文明)具有道德意義。
16.C【解析】在艾里斯的理性情緒輔導方法的ABCDE步驟中,A為要件.B為觀念,C為情緒,D為駁斥,E為新觀念。
17.C【解析】布盧姆等人認為只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適當?shù)慕虒W,幾乎所有的學生對幾乎所有的學習內(nèi)容都可以達到掌握的程度。基于這一理念,他們提出了掌握學習的教學策略。
18.A【解析】題干是對問題行為的解釋。
19.A【解析】客觀性是任何科學及其研究都必須遵循的原則,教育心理學也不例外。
20.C【解析】上位學習也叫總括學習,即通過總結(jié)歸納獲得意義的學習。
二、多項選擇題
1.ABCD【解析】評價不屬于交互式教學模式要傳授給學生的學習策略。
2.ABCE【解析】因為是在認識過程中,因此D可排除。
3.BCD【解析】缺乏義務(wù)感、責任感和羞恥感.也就無所謂品德的發(fā)展。
4.BCE【解析】桑代克與華生是行為主義學派的學者。
5.ACE【解析】建構(gòu)主義的基本觀點是通過知識觀、學習觀和學生觀體現(xiàn)出來的。
6.ACE【解析IBD是根據(jù)記憶內(nèi)容的不同劃分的。
7.ACDE【解析】教育心理學對教育實踐具有描述、解釋、預(yù)測和控制的作用。
8.ABCD【解析】心理測驗可分為認知測驗與人格測驗,態(tài)度量表是人格測驗的一類。
9.ACD【解析】行為目標的陳述應(yīng)具備的三個要素是:具體目標、產(chǎn)生條件、行為標準。
10.ABE【解析ICD是影響課堂管理的主要因素。
三、填空題
1.教學,評價;2.理智,意志;3.學習困難:4.直接發(fā)生途徑,間接轉(zhuǎn)化途徑;5.意識性;6.過度學習;7.實踐模式,操作性知識;8.激發(fā),練習。遷移;9.師范教育培養(yǎng)新教師,實踐訓練;10.個性。
相關(guān)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