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題 |
第 2 頁:多選題 |
第 3 頁:填空 判斷 名詞解釋 |
第 4 頁:簡答 論述 案例分析 |
三、填空題(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入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不得分。每小題1分,共10分)
1.__________是個體身心兩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時期。
2.潛在課程也稱__________,其主要特征是潛在性和__________。
3.人的身心發(fā)展特殊性的表現(xiàn)之一是人的身心發(fā)展具有__________。
4.從我國的有關法律法規(guī)來看,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在保證學生的受教育權(quán)方面負有重要責任。
5.目標評價模式是針對20世紀初形成并流行的__________的不足而提出的,是在__________的“評價原理”和“課程原理”的基礎上形成的。
6.教學任務是人們追求的__________取向決定的,它指明各教學階段、各科教學應實現(xiàn)的目標、要求。
7.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文化__________和__________。
8.簡答式試題的最簡便的形式是__________。
9.德育方法是教育者__________和受教育者__________的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和。
10.中國采用班級組織形式最早始于1862年清政府開辦的__________。
四、判斷題(判斷下列各題的正誤,并在題后括號內(nèi)打“√”或“×”。每小題1分,共
10分)
1.德育就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
2.制度化教育對整個社會的深刻影響可以用“學歷社會,,來描述。()
3.科學技術決定著受教育的權(quán)利。()
4.不同的文化背景可以有相同的教育目的。()
5.學生沒有完成作業(yè),教師可以限制其活動。()
6.“棍棒底下出孝子”,說明體罰也可以教育出好學生。()
7.把課程用作教育科學的專門術語,始于英國教育家洛克。()
8.組織教學只是在上課開始時進行的。()
9.教學就是智育。()
10.教學有法,但無定法。()
五、名詞解釋(每小題2分,共10分)
1.教育理念
2.地方課程
3.演示法
4.教學組織形式
5.德育原則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