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4 頁:答案 |
一、單項選擇題
1.D 2.B 3.B 4.A 5.C 6.C 7.B 8.B 9.C 10.D
11.C 12.A 13.A 14.C 15.D 16.D 17.A 18.B 19.A 20.C
二、概念解釋題
1.個體社會化:個體社會化反映著個體與社會的一種關系,是指個體適應社會的要求,在與社會的交互作用過程中,通過學習與內化社會文化而勝任社會所期待、承擔的角色,并相應的發(fā)展自己的個性的過程。
2.校風:一個學校社會氣氛,即校風,也是校內大多數(shù)人的一種習慣勢力,可分為積極的、消極的兩種。
3.相關課程:亦稱“聯(lián)絡課程”。由具有科際聯(lián)系的各學科組成的課程。同時保持原來學科的劃分。組成的各相鄰學科,如語言與歷史,歷史與地理,數(shù)學與物理等既保持原有學科之間的界限,又在各科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中確定了相關科目的科際聯(lián)系點,使各科教材之間保持密切的橫向聯(lián)系。
4.循序漸進的原則:是指教學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tǒng)和學生認識發(fā)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5.素質教育:是指教育者以符合規(guī)律的教育措施,對新一代素質按現(xiàn)代化需要實現(xiàn)開發(fā)、完善、提高和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
三、簡答題
1.答:(1)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2)疏導原則;
(3)發(fā)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原則;
(4)嚴格要求與尊重學生相結合原則;
(5)因材施教原則;
(6)在集體中教育原則:
(7)教育影響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
2.答:(1)了解學生的需要;
(2)建立積極的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
(3)實施有效的教學措施,促進最佳學習;
(4)建立教室常規(guī)。
3.答:家庭的教育影響不僅帶有廣泛性,而且具有特殊性,家庭教育相對于其它教育組織、教育機構而言有著它特別優(yōu)越的有利條件。
(1)家庭教育影響具有先主性;
(2)家庭對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維性;
(3)家庭群體中交往接觸的密切性;
(4)家庭群體中教育和生活的統(tǒng)一性;
(5)教育者對受教育者了解和影響的深刻性。
4.答:(1)身心失衡帶來的困擾;
(2)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矛盾;
(3)同輩群體與父母價值的沖突;
(4)自我探索中的迷惑;
(5)父母過高期望引起的壓力。
5.答:(1)以教學為主是由學校教育工作的特點所決定的;
(2)教學時實現(xiàn)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
(3)教學為主是由教學自身特點決定的;
(4)歷史經(jīng)驗已經(jīng)表明學校工作必須要以教學為主,如我國建國以來教育實踐能說明這一點。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