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選擇題 |
第 7 頁:簡答題 |
第 8 頁:材料分析題 |
第 9 頁:參考答案 |
21.去過幾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畫出具體的路線圖來,認知發(fā)展到哪一階段的兒童能達到這種程度?( )
A.感知運動階段
B.前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
D.形式運算階段
22.一般來說,如果一個人的智商是100,說明這個人的智力處于( )。
A.超常
B.弱智
C.中下
D.中等
23.提出學生獲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同化的心理學家是( )。
A.奧蘇伯爾
B.布魯納
C.加涅
D。杜威
24.從兒童心理發(fā)展的特征看,小學生記憶的主要方式是( )。
A.符號記憶
B.抽象記憶
C.命題記憶
D.形象記憶
25.超越了單純的記憶,代表最低水平理解的是( )。
A.知識
B.領會
C.應用
D.分析
26.學習過程中,學習者通過對重點內(nèi)容圈點批注的方法幫助記憶。這種學習策略屬于( )。
A.精細加工策略
B.組織策略
C.復述策略
D.元認知策略
27.生理自我在( )歲左右基本成熟。
A.1歲
B.3歲
C.5歲
D.7歲
28.決定個體的外顯行為和內(nèi)隱行為并使其與他人的行為有穩(wěn)定區(qū)別的綜合心理特征稱之為( )。
A.人格
B.性格
C.氣質
D.傾向性
29.將學業(yè)成功或失敗歸因于個人外部的穩(wěn)定因素,指的是歸因于( )。
A.能力
B.努力
C.任務難度
D.運氣
30.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統(tǒng)一起來的核心力量是( )。
A.自我意識
B.自我認知
C.性格特征
D.能力
31.學生借以獲得信息、做出計劃和解決問題的心理過程稱之為( )。
A.思考過程
B.意志過程
C.決策方式
D.認知過程
32.依據(jù)心理活動的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為( )。
A.獨立型和順從型
B.外傾型和內(nèi)傾型
C.沖動型和沉思型
D.輻合型和發(fā)散型
33.對客觀事物做判斷時,常常利用內(nèi)部的參照,自己對事物做出判斷的認知方式屬于( )。
A.沖動型
B.沉思型
C.場獨立型
D.場依存型
34.造成個體認知過程方面的差異,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 )。.
A.認知方式和認知途徑
B.認知方式和認知能力
C.思維方式和智力水平
D.智力水平和認知水平
35.個體在不同的年齡段表現(xiàn)出的身心發(fā)展不同的總體特征及主要矛盾,面臨著不同的發(fā)展任務.這就是身心發(fā)展的( )。
A.差異性
B.順序性
C.不平衡性
D.階段性
36.科學學習要以( )為核心。它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
A.合作
B.交流
C.探究
D.實踐
37.自我意識是指個體對自身及自身與周圍事物關系的意識,其心理成分包括認識成分、( )。
A.情感成分和認知成分
B.情感成分和意識成分
C.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
D.意志成分和認知成分
38.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
A.比納一西蒙量表
B.斯坦福一比納量表
C.比納一推孟量表
D.韋克斯勒量表
39.智商(IQ)等于( )。
A.智力年齡與實際年齡之比乘以l00
B.實際年齡與智力年齡之比乘以Ioo
C.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之比乘以l00
D.生理年齡與實際年齡之比乘以l00
40.智力發(fā)展上的差異包括( )。
A.內(nèi)在差異和外在差異
B.相對差異和絕對差異
C.年齡差異和性別差異
D.個體差異和群體差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