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
(一)結構和思路
結構是就文章的表現形式來說的,是思路的歸宿,表現為文章的骨架。我們常說的段落、層次、開頭、結尾、統(tǒng)領(總領)、收束(總結)、伏筆(鋪墊)、過渡、照應(呼應)、等等,就是文章結構的內容。分析文章結構.便于透徹理解文章。
思路是在寫作過程中.作者思維活動的軌跡。通常有一個從發(fā)散到集合,從模糊到清晰,從雜亂到有序的過程。最后落實到文章里,讀者能看到、感受到的,常常體現為一種線索和寫作順序。思路是以客觀事物為基礎的,而客觀事物之間的關系不外乎三種:時間關系、空間關系和邏輯關系。因此,寫記敘文以時問先后為序,因為事情發(fā)生總有先有后;寫游記常以游蹤(空間方位)為線索,因為游覽總是從甲地再到乙地。思路又是作者頭腦反應的產物,因為客觀事物本身總是多側面的,不同的人往往會有不同的認識結果,因此形成的思路也就不同。把握作者思路,便于快速整體把握文章。
文章的結構和作者的思路關系密切:結構是外顯的思路,思路是內化的結構。思路是謀篇,結構是布局:思路是內隱的,結構是外顯的。
從文章的結構來看.有如下6種類型:并列關系、承接關系、遞進關系、轉折關系、因果關系、解證關系。從思路上看,都有如下三種類型:時間型、空間型、邏輯型。時間型的主要反映時間順序,如先后、早晚等:空間型的主要反映空間順序,如上下、內外等;邏輯型的主要反映邏輯順序,如正反、主次、類比、歸納、證明、闡釋、敘議等。
思路與結構的分析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例如,時間型的思路常對應承接關系的結構;正反、主次、類比型的思路常對應并列關系、遞進關系和轉折關系的結構;歸納型、證明型和闡釋型的思路常對應因果關系和解證關系的結構。但是從整體上看,3種類型的思路同6種關系的結構不存在完全對應的關系。
(二)技巧分析
1.分析文章結構的技巧
、倏次捏w特征。不同文體,結構不同。如新聞結構五要素、記敘文的記敘順序、說明文的說明順序、
議論文的論證結構、散文的線索、小說以及戲劇的情節(jié)結構等,都可以幫助我們從文章的體裁上快速找到分析結構的依據,進而弄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②看關鍵句子。一是中心句。段落的中心句是該段的總綱,文章的中心句直接就是文章的主旨。如果文章或段落有中心句。首先必須抓住、找準中心句。這樣就等于抓住了段落或篇章的“綱”。二是體現文章思路或結構的重要語句。分兩種:一種是總領或總結性的,分別位于段落或篇章的首尾,作用是或領起(總領)下文,或收束(總結)上文。另一種是起承接過渡作用的,或緊承上文,開啟下文;或與上下文的某一句或某一段遙相呼應。對下文來說是伏筆,是鋪墊;對上文來說是照應,是呼應。
、劭粗攸c詞語。一是標志性詞語。這些詞能表明文章中旬與句、層與層之間的基本關系,比如“于是”“從而”表承接關系。“但是”“然而”“不過”“其實”“與此相反”表轉折關系,“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同樣”表并列等等。二是解說性詞語?萍嘉闹,解說新信息、介紹新情況時,往往采用解說、舉例的形式,分析層次時就要注意提示解說內容的詞語,如“意思是說”“比如”“例如”“即是”“也就是說”等等。
④看構成關系。弄清句與句、段與段、層與層、部分與部分、句與段、段與層、層與部分、點與線、線與面等之間的關系?梢詮耐獠拷Y構標志人手,特別要注意劃分準第一層次,不要搞錯“輩分”,將大小層次混淆了。
2.把握文章思路的技巧
、僮ヮ}目。題目或是寫作對象,或揭示了文章線索,或隱含了寫作順序。是寫作對象的,看哪些地方是直接寫該對象的,哪些地方是從側面寫的,這樣能大致理清思路;是文章線索和寫作順序的,則直接以此探尋文章的思路。
、谧ブ行木洹V行木渫诙问(首括句)、段中(過渡句)或段尾(總結旬),抓住中心句就抓住了段落核心和文章主旨,理解文章整體思路就很容易了。
③抓中心話題。如果中心句不明顯.則直接去抓中心話題,哪些段落講述的是同一話題就劃分為一個層次.這樣也能很快理清思路。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