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學習理論與學習心理
一、學習動機的含義
動機是指引起和維持個體活動,并使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nèi)在心理過程或內(nèi)部動力。它包括三個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強化功能。動機與學習之間是互相促進的,一方面,動機以增強行為的方式來促進學習;另一方面,所學到的東西反過來又可以增強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一種內(nèi)部啟動機制,它激發(fā)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并使個體的學習活動朝向一定的學習目標。
二、學習遷移的含義及種類
1.學習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即在一種情境中知識、技能、態(tài)度的獲得對另一種情境中知識、技能、態(tài)度的獲得的影響。此外,利用所學的知識、技能等去解決問題也包含著學習的遷移。遷移不僅表現(xiàn)為先前的學習對后來學習的影響,而且表現(xiàn)為后繼學習對先前學習的影響。
2. 遷移的種類
(1) 正遷移、負遷移與零遷移
(2) 水平遷移與垂直遷移
(3) 一般遷移與具體遷移
(4) 同化性遷移、順應性遷移與重組性遷移
(5)順向遷移與逆向遷移
三、知識學習的類型有哪些?
1. 根據(jù)知識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復雜程序分類,知識學習可以分為符號學習、概念學習和命題學習。
(1)符號學習來源:考試大的美女編輯們
符號學習指學習單個符號或一組符號的意義,或者說學習符號本身代表什么。符號學習的內(nèi)容是詞匯學習、非語言符號(如實物、圖像、圖表、圖形等)和事實性知識。
(2)概念學習
概念學習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義,實質(zhì)上是掌握同類事物的共同的關鍵特征和本質(zhì)屬性。概念學習以符號學習為前提。中小學生在掌握概念時,其學習往往是分步的,一般是先達到符號學習水平,再提高至概念學習水平。
(3)命題學習
命題學習指學習由若干概念組成的句子的復合意義,即學習若干概念之間的關系。學習命題,必先了解組成命題的有關概念的意義。命題學習必須以符號學習和概念學習為基礎,這是一種更加復雜的學習。
2. 根據(jù)新知識與原有認識結構的關系分類,知識的學習可以分為下位學習、上位學習和并列結合學習。
(1)下位學習
下位學習又稱類屬學習,是一種把新的觀念歸屬于認知結構中原有觀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聯(lián)系的過程。下位學習包括兩種形式:派生類屬學習和相關類屬學習。派生類屬學習指新觀念是認知結構中原有觀念的特例或例證,新知識只是舊知識的派生物。當新學習的知識從屬于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某一觀念,但并非完全包含于原有觀念之中,并且也不能完全由原有觀念所代表,二者僅是一種相互關系的從屬關系時,便產(chǎn)生相關類屬學習。
(2)上位學習
上位學習也叫總括學習,即通過綜合歸納獲得意義的學習。當認知結構中已經(jīng)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較低的觀念,在這原有觀念的基礎上學習一個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題時,便產(chǎn)生了上位學習。
(3)并列結合學習
并列結合學習是在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原有觀念既非類屬關系又非總括關系時產(chǎn)生的。
真 題 1+1
1.學生為了自己在班級中的成績排名而努力學習,這樣的學習動機主要屬于下列哪種動機?()
A. 內(nèi)部動機
B. 外部動機
C. 認知性動機
D. 交往性動機
【解析】 本題正確答案為B。外部動機是指那種不是由活動本身引起而是由與活動沒有內(nèi)在聯(lián)系的外部刺激或原因誘發(fā)出來的動機。這時學生不是對學習本身感興趣,而是對學習所帶來的結果感興趣。如有的學生是為了得到獎勵,避免懲罰,取悅于老師等。
相關推薦:2010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學》輔導筆記匯總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