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教學(下)
第一節(jié) 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
一、教學原則
(一)教學原則概述
1.教學原則的概念
教學原則是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反映教學過程規(guī)律而制定的對教學工作的基本準則和要求。
2.教學原則是對教學規(guī)律的反映
3.教學原則是人們教學實踐經驗的總結
(二)我國目前小學教學原則有
1.直觀性原則
直觀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要通過學生觀察所學事物,或教師語言的形象描述,引導學生形成所學事物、過程的清晰表象,豐富他們的感性知識,從而使他們能夠正確理解書本知識和發(fā)展認識能力。
貫徹直觀性原則的基本要求是:
(1)正確選擇直觀教具和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
(2)直觀要與講解相結合
(3)重視運用語言直觀
2.啟發(fā)性原則
啟發(fā)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貫徹啟發(fā)性原則的基本要求是:
(1)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
(3)啟發(fā)學生將知識創(chuàng)造性地用于實際
3.鞏固性原則
鞏固性原則是指教學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知識和技能,長久地保持在記憶中,能根據需要迅速再現(xiàn)出來,以利知識技能的運用。
貫徹鞏固性原則的基本要求是:
(1)在理解的基礎上鞏固
(2)重視組織各種復習
(3)在擴充改組和運用知識中積極鞏固
4.循序漸進原則
循序漸進原則是指教學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tǒng)和學生認識發(fā)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貫徹循序漸進原則的基本要求是:
(1)按教材的系統(tǒng)性進行教學
(2)注意主要矛盾,解決好重點與難點的教學
(3)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
5.因材施教原則
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fā),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fā)展。
貫徹因材施教原則的基本要求是:
(1)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有區(qū)別的教學
(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學生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6.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
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是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lián)系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會用、學以致用。
貫徹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的基本要求是:
(1)書本知識的教學要注重聯(lián)系實際
(2)重視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3)正確處理知識教學與技能訓練的關系
(4)補充必要的鄉(xiāng)土教材
二、教學方法
(一)教學方法概述
1.教學方法的概念
教學方法是為完成教學任務而采用的辦法。它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是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獲得身心發(fā)展而共同活動的方法。
2.選擇與運用教學方法的基本依據
一是教學目的和任務的要求。
二是課程性質和教材特點。
三是學生特點。
四是教學時間、設備、條件。
五是教師業(yè)務水平、實際經驗及個性特點。
(二)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
我國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和練習法等。
相關推薦:2010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小學教育學應試輔導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