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知識的學習
復習提要
本章概述了知識和知識學習的類型,詳細介紹了知識獲得和知識保持的操作方法以及遺忘的理論解釋。
知識點梳理
1.知識的類型
根據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的觀點,知識就是個體通過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后獲得的信息及其組織。其實質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特征與聯(lián)系的反映,是客觀事物的主觀表征。
(1)感性知識與理性知識
由于反映活動的深度不同,知識可分為感性知識與理性知識。
(2)陳述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
由于反映活動的側面不同,知識可以分為陳述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陳述性知識也叫描述性知識,是個人具備有意識的提取線索因而能直接陳述的知識。程序性知識也叫操作性知識,是個人缺乏有意識的提取線索而只能借助于某種作業(yè)形式間接推測其存在的知識。加涅認為,程序性知識包括心智技能和認知策略兩個亞類。
2.知識學習的類型
(1)符號學習、概念學習和命題學習
根據知識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復雜程度,知識學習可以分為符號學習、概念學習和命題學習。符號學習指學習單個符號或一組符號的意義,或者說學習符號本身代表什么。概念學習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義,實質上是掌握同類事物的共同的關鍵特征和本質屬性。命題學習指學習由若干概念組成的句子的復合意義,即學習若干概念之間的關系。
(2)下位學習、上位學習和并列結合學習
根據新知識與原有認知結構的關系,知識的學習可以分為下位學習、上位學習和并列結合學習。下位學習又稱類屬學習,是一種把新的觀念歸屬于認知結構中原有觀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聯(lián)系的學習。上位學習也叫總括學習,即通過綜合歸納獲得意義的學習。并列結合學習是在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原有觀念既非類屬關系又非總括關系時產生的。
3.知識學習的作用
知識歷來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知識學習是增長經驗、形成技能、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前提。
4.知識的獲得
知識的獲得是知識學習的第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新信息進入短時記憶,與來自長時記憶系統(tǒng)的原有知識建立一定的聯(lián)系,并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從而獲得對新信息意義的理解。而要理解新信息的意義,首先必須獲得充分的感性經驗,其次必須對所獲得的感性經驗進行充分的思維加工,這是通過直觀和概括兩個環(huán)節(jié)來實現(xiàn)的。
(1)知識的直觀
、僦R直觀的類型
直觀是主體通過對直接感知到的教學材料的表層意義、表面特征進行加工,從而形成對有關事物的具體的、特殊的、感性的認識的加工過程。直觀是理解科學知識的起點,是知識獲得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主要有三種直觀方式,即實物直觀、模象直觀和言語直觀。
實物直觀即通過直接感知要學習的實際事物而進行的一種直觀方式。
模象直觀即通過對事物的模擬性形象的直接感知而進行的一種直觀方式。
言語直觀是在形象化的語言作用下,通過學生對語言的物質形式(語音、字形)的感知及對語義的理解而進行的一種直觀形式。
相關推薦:2010教師資格證考試《小學教育學》各章講義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