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德育
復習提要
本章概述了小學德育的構成、意義、目標和內容,重點論述了小學德育過程的特點、原則、途徑和方法。
知識點梳理
1.德育和學校德育
德育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計劃地對社會成員在政治、思想與道德等方面施加影響的活動,包括社會德育、社區(qū)德育、學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狹義的德育則專指學校德育,即教育者在特定的時間、空間內對青少年學生在政治、思想與道德等方面所施加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tǒng)的影響。
學校德育是各個社會共有的教育活動,具有社會性、歷史性、階級性、歷史繼承性、全球性特征。小學德育是針對兒童的思想品德所進行的教育活動。它具有鮮明的特點,表現為小學德育的基礎性和奠基性。
2.小學德育的構成
我國小學德育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構成: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三者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又相互區(qū)別,政治、思想教育是目標,是方向,它完成的是兒童發(fā)展的定向性任務,而 道德育則是基礎,是關鍵,它完成的是教人做“人”的思想及行為上的準備。
3.小學德育的意義
(1)小學德育是實現我國教育目的的基礎 和保障
(2)小學德育是兒童健康成長的條件和保證
(3)小學德育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奠基工程和未來保證
4.我國小學德育目標
小學德育目標是教育者依據教育目的,通過德育在兒童品德發(fā)展上所要達到的總體規(guī)格和要求,亦即小學德育所要達到的預期目的或結果。
我國小學德育目標具體包括:
首先,培養(yǎng)兒童正確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共產主義道德意識。
其次,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思維和道德評價能力。
再次,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教育的能力。
5.小學德育的內容
小學德育內容是教育者依據小學德育目標所選擇的、用以形成兒童品德的社會思想政治原理 和道德規(guī)范的總和。
小學德育內容主要包括愛國主義教育、理想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勞動教育、人道主義與社會公德教育。
6.小學德育過程
(1) 概念及構成要素
小學德育過程是教育者按小學德育目標對兒童在品德發(fā)展上所提出的要求,借助于相應的德育內容和方法,對兒童的政治意識、思想觀點和道德品質等方面施加影響,并引導兒童進行自我教育,從而促進兒童品德發(fā)展的過程。從本質上說就是個體社會化與社會規(guī)范個體化的統(tǒng)一過程。
德育過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內容和德育方法四個相互制約的要素構成。
德育過程中的各要素,通過教育者施教傳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養(yǎng)的活動而發(fā)生一定的 聯系和相互作用,并在這種矛盾運動中推動受教育者的品德發(fā)生預期變化。德育過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與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
(2) 小學德育過程的特點
、俚掠^程是一個促使兒童知、情、意、行互動發(fā)展的過程
、诘掠^程是一個促使兒童品德結構不斷建構完善的過程
、鄣掠^程是一個多種因素互動、反復且長期的逐步提高的過程
、艿掠^程是一個兒童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過程
7.我國中小學德育的主要原則
德育原則是根據教育目的、德育目標和德育過程規(guī)律提出的指導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德育原則對制定德育大綱,確定德育內容,選擇德育方法,運用德育組織形式等具有指導作用。
相關推薦:2010教師資格證考試《小學教育學》各章講義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