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jié) 認知學習理論
認知學?了理論認為,學習不是在外部環(huán)境的支配下被動地形成刺激一反應聯(lián)結,而是主動地在頭腦內部構造認知結構;學習不是通過練習與強化形成反應習慣,而是通過頓悟與理解獲得期待;有柳體當前的學習依賴于他原有的認知結構和當前的刺激情境,學習受主體的預期所、引導,而不是受習慣所支配。
一、苛勒的完形一頓悟說
(一)苛勒的經典實驗
德國心理學家苛勒曾在1913至1917年問,對黑猩猩的問題解決行為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研究,從而提出了與嘗試錯誤學習理論相對立的完形頓悟說。
苛勒的實驗主要有兩個系列:箱子問題與棒子問題。
(二)完形一頓悟說的基本內容
1.學習是通過頓悟過程實現(xiàn)的;
2.學習的實質是在主體內部構造完形。
二、布魯納的認知一結構學習論
布魯納是美國著名的認知教育心理學家,他主張學習的目的在于以發(fā)現(xiàn)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yōu)閷W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因此,他的理論常被稱為認知發(fā)現(xiàn)說或認知一結構論。
(一)學習觀
1.學習的實質是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
2.學習包括獲得、轉化和評價三個過程。
(二)教學觀
由于布魯納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和認知結構的重要性,所以他主張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對學科結構的一般理解。他認為,學生理解了學科的基本結構,就容易掌握整個學科的具體內容,就容易記憶學科知識,就能促進學習遷移,促進兒童智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并可提高其
學習興趣。
三、奧蘇貝爾的認知同化學習
(一)意義學習的實質
所謂意義學習,奧蘇貝爾認為就是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lián)系。
所謂實質性的聯(lián)系,是指表達的詞語雖然不同,但卻是等值的,也就是說這種聯(lián)系是非字面的聯(lián)系。
所謂非人為的聯(lián)系,是指有內在聯(lián)系而不是任意的聯(lián)想或聯(lián)系,指新知識與原有認知結構中有關的觀念建立在某種合理的或邏輯基礎上的聯(lián)系。
(二)意義學習的條件
意義學習的產生既受學習材料本身性質(客觀條件)的影響,也受學習者自身因素(主觀條件)的影響。
從客觀條件來看,意義學習的材料本身必須具有邏輯意義,在學習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學習能力范圍之內的。
從主觀條件來看,首先,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能夠同化新知識的適當?shù)恼J知結構;
其次,學習者必須具有積極主動地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適當知識加以聯(lián)系的傾向性;最后,學習者必須積極主動地使這種具有潛在意義的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有關舊知識發(fā)生相互作用,使認知結構或舊知識得到改善,使新知識獲得實際意義即心理意義。意義學習的目的,就是使符號代表的新知識獲得心理意義。上述條件缺一不可,否則就不能構成有
相關推薦:2010教師資格《教育心理學》各章節(jié)重點復習匯總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