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原則的分類
法律原則依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分為不同種類,按照法律調整的對象和調整方法,可以分為不同部門法的原則;依法律的運作過程,可以分為立法原則、執(zhí)法原則和司法原則;依照權利、義務涉及的領域,可以分為實體原則和程序性原則。下面介紹幾種更基本、更具普遍性的分類方法:
(1)基本原則與具體原則。基本原則是體現法的總體指導思想、基本精神和價值取向原則,其內容較之具體原則更抽象、更穩(wěn)定,通?梢赃m用于整個法律系統(tǒng)。具體原則是基本原則在不同領域或法律調整過程中不同階段的具體化,具體原則的適用必須以基本原則為指導,而基本原則的要求也只有通過大量的具體原則才能在不同領域中獲得體現。同時也要看到,基本原則與具體原則的劃分有一定的相對性。
(2)社會生活原則和專門法律原則。法的社會原則是法反映和體現一定形態(tài)社會關系的基本內容,確認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社會制度的原則。如一夫一妻制原則,民事交往中平等、自愿、等價有償原則等。法的社會生活原則來自社會關系本身,反映法所確認的社會關系中所蘊含的價值理想,因而在不同社會形態(tài)中,法的社會生活原則也存在差別。專門法律原則是反映和體現法律運作自身特點與規(guī)律性的原則,可以稱為真正意義上的“法律原則”,或者“純粹”的法律原則,例如,法治原則、司法獨立原則等。專門法律原則反映法律調整特有的內在規(guī)律性,只有遵循這些規(guī)律的要求,法律才能充分地發(fā)揮作用。法的社會原則與專門法律原則之間存在著目的與手段的關系,法的社會生活原則是目的,專門法律原則是實現目的的手段,只有遵守專門法律原則,才能有效地實現法所追求的社會理想。
(3)公理性原則與政策性原則。從原則的普遍性和穩(wěn)定性的角度,可以把法律原則分為公理性原則和政策性原則。公理性原則是從一定形態(tài)的社會關系本質中產生出來的,得到社會成員廣發(fā)公認并被奉為法律準則的公理。政策性原則是國家在管理社會事務的過程中為實現一定目標而做出并被確認為法律準則的政治決策。與公理性原則相比,政策性原則往往依照各國不同時期具體條件和任務的不同而呈現出更大的靈活性、多樣性。
以上為大家?guī)砹朔稍瓌t的分類的介紹,幫助大家更好的認識掌握法律的相關內容,更好的備考政法干警法學專業(yè)綜合知識。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