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科目中,資料分析無論是題量還是分數(shù)都占相當?shù)谋戎,并且資料分析易學,好掌握,題型變化不大,這對于數(shù)學基礎差的同學來說,學好資料分析很關鍵。因此,專家認為要想學好資料分析,必須把列式子和計算這兩個關鍵步驟做好。
資料分析的列式子,不是隨意的列出來就完事,而是列出的式子要便于計算,要為計算去做鋪墊,所以列式子必須在充分理解概念的基礎上去列式子,只有這樣計算才會快速,準確。
從近幾年不管是國家公務員考試還是省級公務員考試的真題分析來看,資料分析一般都是圍繞著增長,比重,倍數(shù),平均數(shù)這些基本概念,所以重點要將這幾個概念弄明白,那么列式子就會簡單快速,例如,增長這個概念,增長可以分為量的增長,也可以分為率的增長,而量的增長可以用增長量或增長率來描述,率只能用量來描述,如圖1所示
在這個圖中,增長量就是這一時期的量減去上一時期的量,增長率就是這一時期增長這部分占上一時期的百分比,用式子表示出來就是
明白這個式子之后,做題時,無論是題目中求什么,都能很快的列出式子,甚至有時候不列式子,也能的出答案,如圖2,
問題:2003-2006年的進口額年增長率超過25%的年份有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如果明白了增長率的含義, 那么就明白了此題實際要考查的是從2003年到2006年哪些年的增長量超過了上一年的25%,也就是上一年的1/4,根據(jù)圖形,可以直接看出答案是03、04年兩個年份,所以選B。
資料分析的列式子不是簡單的列出式子就可以的,列式子時,一是看列的式子是不是利于計算,二是看所列的式子是不是最簡的式子,例如:
例1 從項目隸屬關系看,1-5月份,中央項目投資5670億元,同比增長0.3%;地方項目投資84584億元,增長28.0%。在注冊類型中,1-5月份,內資企業(yè)投資83700億元,同比增長26.7%;港澳臺商投資3053億元,增長25.6%;外商投資3141億元,增長15.7%。
問題 2011年1-5月份,港澳臺商投資額比上年同期增長了?
A.584億元 B.622億元 C.658億元 D.702億元
解析:此題可由兩種方法求出增長量,一種是2011年的量減去2010年的量,用式子表示為
另一種是在2010年的的基礎上乘以增長率就是增長量,
顯然,第二種方法比第一種方法更容易算,所以所列式子最好是易于計算的式子。
還有很多考生在做資料分析時,往往列出式子就開始計算,不管式子是否最簡,這樣計算起來也會帶來一定的麻煩。比如例2:
問題:2004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2年增長了百分之幾?
解析:設02年的為1,則03年的國內生產總值為
,這樣再去計算結果就會簡便一些。
另在現(xiàn)在的考題當中,很多資料分析題也要求考生對一些生活的常識有一定的基本了解,如國內生產總值等于第一產業(yè)、第二產業(yè),第三產業(yè)增加值之和,這里不但要求考生知道這個公式,還要求考生知道增加值只是一個名詞,要和增長概念里的增加的值也就是增長量區(qū)分開來。不然很簡單的題可能做起來會相當麻煩。
列好式子以后,就是計算, 資料分析最大的特點是計算量大,很多考生在初始計算時都按照原始的計算方法計算,這樣計算起來一是難算且浪費時間,二是計算準確率不高,通過對大量的真題分析發(fā)現(xiàn),大部分試題都可以通過簡化,速算技巧等得出正確答案。
資料分析所用的方法主要是圍繞著尾數(shù)法,首數(shù)法,拆分法,特征數(shù)字法分數(shù)比較法等基本計算方法,在運用時,對每一種方法都要清楚其特征以及適用的對象,例如尾數(shù)法主要適用于加減,所以只要做題時遇到加減就要想到用尾數(shù)法,如例6
例3
問題:該省201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
A.11959.6億元 B.13482.4億元 C.14852.6億元 D.16347.2億元
解析:此題只要在計算時把尾數(shù)6,3,9,6相加很快可以得出答案為B。
專家認為,對于資料分析,如果考生在平時如果把基本概念明白,做題的時候不斷總結,靈活運用計算方法,那么這塊的得分率還是很高的,所以考生在復習的時候可以把此作為一個突破的版塊,對自己的總分有一個較大的提升還是很有幫助的。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