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公務員考試已經(jīng)有十幾年的歷史,在這十幾年的歷史中,考試的方式基本沒有發(fā)生變化,還是延續(xù)以往的行測、申論與結構化面試的考試形式。之所以在這么長的時間中沒有發(fā)生實際的變化,是因為通過這三項考試是能夠選拔出國家需要的公務員,選拔出的公務員是具有為國家做貢獻的能力的,接下來我們就分析一下公務員考試究竟考察考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行測全稱行政職業(yè)能力測試,主要考察學生的基本素質。行測考試主要由5部分組成,包括常識、言語、判斷、數(shù)量以及資料分析,這5部分的內容考察了考生5個方面的能力,常識考察考生學習與積累的能力,言語考察考生語言和文字能力,判斷考察考生的邏輯判斷能力,數(shù)量考察學生的數(shù)量運算和推理能力,資料分析考察考生對材料的分析加工的能力,通過這5部分的考察能夠全面的反應考生的各方面的思維能力。此外,行測考試時間短、題量大更考察了考生的大局觀、靈活性以及取舍的能力。
申論考察學員的社會素質,申論考試主要針對社會上的問題、現(xiàn)象等考察學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綜合分析能力以及寫作的能力,通過考生對問題的分析反應出考生對待社會事務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結構化面試考察考生的職業(yè)素質,結構面試采用面談的方式,了解考生是否具備一個公務人員的基本職業(yè)素質,換言之,就是考察考生是否能夠以公務員的立場去做人、做事。
通過以上的三門考試能夠全面的反映出考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因此我國的公務員考試能夠科學的選拔出國家需要的人才,因此考生在備考時應該針對性的提高自身三方面的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公務員考試中脫穎而出,成為國家需要的人才。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