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言語的理解與表達
第一節(jié) 片段閱讀
在這種閱讀理解測驗中,每道題都包含一段短文。在短文后面有一個不完整的陳述,要求你從所提供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來完成這一陳述。
在解答這類試題時,要求考生對整段短文有完整、準確的理解,并能找出這段話的主題,因為后面問題的設計往往與主題有關。此外,還要注意材料中的關鍵詞,因為有些問題的設計與關鍵詞有關,以考查應試者閱讀理解的準確性與細致性。
在片段閱讀中,要求應試者回答的問題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是給出一段陳述事實的短文,要求考生從題后可供選擇的答案中,找出支持前面短文論點或觀點的選項。
第二種類型是要求考生從短文后給出的四個句子中找出一個最能準確復述這段短文的句子。這就要求考生能把握短文的中心思想或主題,尤其要注意文章中的一些關鍵詞。
第三種類型是給出一段短文,其中某個句子下畫線或者需要填入一句話,要求考生選出對該句理解正確的或者需要填入的句子是正確的選項。
考試題型舉要
【例題1】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們首先應當確定一切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也就是一切歷史的第一個前提,這個前提就是:人們?yōu)榱四軌颉畡?chuàng)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chǎn)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chǎn)物質生活本身!比祟惖木裆a(chǎn)不是純粹與物質無關的活動,精神文明的發(fā)展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這些物質條件正是物質文明提供的。
最能準確復述這段話主要意思的是( )。
A.物質文明為精神文明提供物質條件
B.物質資料的生產(chǎn)是人類生存的首要條件
C.物質生產(chǎn)決定精神生產(chǎn)
D.物質資料的生產(chǎn)是人類的第一個歷史活動
【解析】答案為A。這段話主要講的是物質文明的問題。引號里面的話是生產(chǎn)物質生活本身是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也是第一個歷史活動。并由此得出結論:物質文明給精神文明提供一定的物質條件。再分析四個選項可知,只有選項A涵蓋了原文的內容,故正確答案為A。
【例題2】技術具有一定的壽命周期,一項新的技術,在投入期只是高價出售產(chǎn)品;到成長期也只是降低出產(chǎn)品;即使到成熟期,也是把產(chǎn)業(yè)轉移出去投資生產(chǎn),再賺一次錢,直到衰退期,甚至衰退期的中后期才出售技術。所以,直接引進先進國家出售的技術,往往是該項技術的衰退,或是正在淘汰的技術。事實上美國的技術轉讓,80%是通過其國外分公司或子公司進行的。甚至各國對外投資,各跨國公司完成的也占80%。
這段話主要支持了這樣一種論點,即( )。
A.技術具有一定的壽命周期
B.技術轉讓大多通過國外分公司或子公司進行
C.“引進企業(yè)”比引進技術更能促進我國技術、經(jīng)濟的發(fā)展
D.要根據(jù)技術在不同時期的不同特點來引進
【解析】答案為C。這段話的第一句和第二句是因果關系,第二句是第一句的結果,第三句是對第二句的具體闡釋。所以這段話的中心句應該是第二句。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