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測邏輯判斷中有一種特別有趣的題型,就是真假話問題,題干描述一般都是給出幾句話,告訴你這些話中有真有假,并且真假話的數量也是已知的,讓我們通過題干已知條件去判斷真假性,比如:
例:在決定孩子上什么課外班的問題上,四位老人發(fā)生爭執(zhí)。姥姥說:“學習鋼琴比較好。”姥爺說:“如果學習視唱練耳,那么也應該學習鋼琴。”奶奶說:“不應該學習鋼琴,應該學習視唱練耳!睜敔斦f:“不應該學習視唱練耳!比绻娜酥兄挥幸蝗耸菍Φ,那么可以推出:
A.不學鋼琴,學習視唱練耳
B.既不學鋼琴,也不學視唱練耳
C.學習鋼琴,不學視唱練耳
D.既學鋼琴,又學視唱練耳
在這個問題中就是給了四句話,其中一個真話,三個假話,但是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雖然知道這個真假的數量,并沒有其他更多的信息告訴我們誰真誰假。此時很多考生就會想到通過假設其中某句話是真,從而再去判斷其他條件。這種方法雖然可以,但是在行測考試中時間有限,一個一個去假設時間肯定是不允許的,那么怎么樣才能快速解決這類問題呢?
核心方法
1.找矛盾,在邏輯關系中如果兩個命題互為矛盾關系,那么必然一真一假。在這些話中只要存在矛盾關系,自然真話就只能存在于矛盾中。
2.繞開矛盾,但是我們知道真話只能出現在矛盾關系中,卻不能立馬確定矛盾關系中誰真誰假,因此我們需要繞開矛盾,去確定其他命題的真假性。
3.回到矛盾,根據已經確定真假性的命題所傳遞出的已知信息,回到矛盾關系中去判斷矛盾中的真假性。
對于例題中的題目,我們可以通過這種方法進行進一步解題。
【解析】題干中四句話分別為:姥姥:學鋼琴;姥爺:學視唱練耳⟹學習鋼琴;奶奶:不學習鋼琴且學習視唱練耳;爺爺:不學習視唱練耳。根據方法:1找矛盾,姥爺和奶奶所說的話互為矛盾關系,必然一真一假。2繞開矛盾,姥姥和爺爺一定說的是假話,那么姥姥的矛盾:不學鋼琴;爺爺的矛盾:學視唱練耳一定為真話。從而得到確定的信息:不學鋼琴且學視唱練耳。3回到矛盾:根據已經得出信息可以回到矛盾中判斷出來奶奶說的是真話,則姥爺說的是假話,并且判斷出選項為A。
小試牛刀
例:家里有四個孩子,分別是甲、乙、丙和丁。一天,放在餐桌上的糖果少了幾顆,母親問是誰偷吃了糖果,四個孩子各有說辭:甲說:我們中有人偷吃了糖果;乙說:我們四個都沒有偷吃糖果;丙說: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沒有偷吃糖果;丁說:我沒有偷吃糖果。
如果四個孩子中有兩個說的是真話,有兩個說的是假話,則說真話的是:
A.說真話的是甲和丙 B.說真話的是甲和丁
C.說真話的是乙和丙 D.說真話的是乙和丁
【解析】題干信息為:甲:有些是;乙:所有非;丙:非乙或非丁;丁:非丁。1,找矛盾:有些是和所有非互為矛盾關系,必然一真一假,那么丙和丁也是必然一真一假。2,繞開矛盾,丙丁中必然一真一假,若丁為真,那么丙也一定為真,所以丁為假,丙為真,那么丁的矛盾一定為真,即是丁。3,回到矛盾:由是丁可以得出有人偷吃了糖果,所以甲為真,那么乙為假,即最后說真話的是甲和丙,選擇A。
相關推薦:
公務員時事政治熱點匯總 | 公務員考試經驗 | 面試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