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言語理解與表達 |
第 5 頁:數量關系 |
第 7 頁:判斷推理 |
第 15 頁:常識判斷 |
言語理解與表達(共40題,參考時限35分鐘)本部分包括理解與表達兩方面的內容。請根據題目要求。在四個選項中選出一個最恰當的答案。
1在__________的日子,那些__________的書店,如同一抹朝霞,給人帶來光明和希望。一代代的人,在書店里遇到了光亮,遇到了精神偶像,獲得知識、力量和勇氣。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風和日麗 兢兢業(yè)業(yè)
B.凄風苦雨 門庭若市
C.風雨如晦 慘淡經營
D.艱難困苦 含辛茹苦
參考答案:C
解析:第一空,分析句子可知,書店在生活困苦的時期給人帶來了精神的慰藉,“風和日麗”指天氣溫暖而晴朗,與文意矛盾,排除A。對應后文的“朝霞”,第一空填表天氣的“凄風苦雨”或“風雨如晦”比“艱難困苦”更恰當,排除D。第二空,“門庭若市”原形容進諫的人很多,現形容來的人很多,非常熱鬧!皯K淡經營”原指費盡心思辛辛苦苦地經營籌劃。后指在困難的境況中艱苦地從事某種事業(yè)。根據第一空和文意可知,書店是在困境中經營的.“慘淡經營”符合文意,當選。故本題答案為C。
2“看不懂的中國微博情緒”,折射出中國當下輿論場的一種現象:在互聯網上,越是偏激的、攻擊性的言論,越有人叫好,越是理性和正面的表達,越有人起哄甚至圍攻。這種一邊倒的網上輿論傾向,其根源固然需要具體分析,但一個因素不容忽視:社會上的模棱兩可態(tài)度.姑息了極端言論;而我們的一些領導干部,關鍵時刻不敢亮劍,更在一定程度上放縱了偏激思想。
對這段文字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微博缺乏理性和正面的情緒表達
B.一邊倒的輿論傾向源于網友的喜好
C.中國網民應理性表達,忌模棱兩可
D.對偏激言論,領導干部應敢于亮劍
參考答案:D
解析:由“越是理性和正面的表達,越有人起哄甚至圍攻”可知,微博上對于正面和理性的表達起哄和圍攻.故A項“缺乏理性和正面的情緒的表達”說法錯誤。B項“一邊倒的輿論傾向源于網友的喜好”從文中找不到依據。C項“模棱兩可”在文中說的不是普通網民,故C項理解錯誤。文段尾句說一些領導干部關鍵時刻不敢亮劍,在一定程度上放縱了偏激思想,可見作者認為領導干部在關鍵時刻要敢于亮劍,遏制偏激言論的發(fā)展,D項正確,當選。
32500多年過去了,如今擺在你面前的是__________了的城堡舊址,暗淡了的刀光劍影,_________了的舟蹤槳聲和遠去了的鼓角箏鳴,一腔思古之幽情迸然而發(fā)。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淹沒 消失
B.淹沒 消逝
C.湮沒 消失
D.湮沒 消逝
參考答案:D
解析:“淹沒”指大水漫過,也形容被聲音蓋過!颁螞]”指名聲和成就被埋沒。顯然“城堡舊址”與“湮沒”搭配更合適,排除A、B!跋А迸c“消逝”意思相近,但“消失”側重結果,強調永久地失去了或很快地失去了。而“消逝”更側重過程,強調慢慢地逝去,且含有惋惜之意。句中“暗淡了”、“遠去了”表達的是一種漸變的過程.“思古之幽情”體現了作者對逝去的歷史的惋惜之情,故選“消逝”更契合句子語境。故本題答案為D。
4近來,微博上流行一句“是中國人就轉”的口號,這是用一面澎湃激昂的民族情懷大旗.迎風一展,遮住大眾的眼睛,眼花繚亂間,既剝奪民眾獨立思考的能力,又__________ 他人自由的意志。愛國主義是其廉價外衣,使人跟風盲從是其內在屬性,看似強大邏輯的背后,實則是批判的缺失與思想的( )。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脅迫 單薄
B.要挾 淺薄
C.裹挾 貧瘠
D.挾持 苦悶
參考答案:C
解析:“脅迫”、“要挾”、“挾持”的對象都是人,不能與“意志”搭配,排除A、B、D。“裹挾”指(形勢、潮流等)把人卷進去,迫使其采取某種態(tài)度,與“意志”為常見搭配。第二空,“貧瘠”與“思想”也是常見搭配。故本題答案為C。
5為了滿足不斷被制造出來、被刺激起來的欲望,__________的商品就像阿里巴巴的山洞,成為__________購買欲的引擎。其實,擁有再多,也永遠渴望貨架上的下一個。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五花八門 觸動
B.琳瑯滿目 觸發(fā)
C.豐富多彩 觸及
D.形形色色 觸碰
參考答案:B
解析:“五花八門”比喻事物繁多,變化莫測;“豐富多彩”形容內容豐富,花色繁多。這兩個詞語均不能用于形容“商品”,排除A、C。由句意可知,第二空應填入一個表示激起購買欲望的詞語.“觸發(fā)”比“觸碰”多了引發(fā)的含義,更符合句意。且“琳瑯滿目”與“商品”搭配恰當。故本題答案為B。
6倘若“創(chuàng)新”是經濟增長的動力,它需要這樣的經濟制度支持:它保護私人財產,有一個公正的法律系統,又能提供健全的公共服務,讓人們感到安全,能自由地展開競爭。這是一種所謂的“包容性經濟制度”,它將鼓勵人群廣泛地加入到經濟活動里,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反之則是一種“攫取型經濟制度”,經濟機會被一小群人掌握,他們犧牲掉大部分人的利益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這段文字主要介紹了:
A.包容性經濟制度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
B.創(chuàng)新提振經濟所需的制度支持
C.包容性與攫取型兩種經濟制度的區(qū)別
D.創(chuàng)新需要展開自由競爭摒棄壟斷
參考答案:B
解析:文段開篇點題,主要說明了“創(chuàng)新”要成為經濟增長的動力,需要“包容性經濟制度”而不是“攫取型經濟制度”作為支持。由此可知.B項正確。C項是迷惑項,但文段的重點在于“創(chuàng)新”要成為經濟增長動力所需的條件,故C項不如B項恰當。
7童年是一首__________的詩,赤誠卻不明媚,美麗而不美好,有時甚至是羞于見人的,卻讓每個人__________。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快樂 難以忘懷
B.悲傷 刻骨銘心
C.幸!∫猹q未盡
D.憂郁 流連忘返
參考答案:D
解析:“赤誠卻不明媚,美麗而不美好,有時甚至是羞于見人的”與第一空構成解釋關系.由此排除“快樂”、“幸!!氨瘋背潭容^重,不如“憂郁”合適,由此排除B。且“流連忘返”填入句中也恰當。故本題答案選D。
8人可以追求、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卻無法 __________生活的本質。生活原本是一杯水,貧乏與富足,卑微與顯赫等等,都不過是人根據自己的__________ 和能力為生活添加的調味。有人喜歡豐富刺激的生活,把它拌成多味醬;有人喜歡苦中作樂的生活,把它攪成咖啡。填人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拋棄 心態(tài)
B.忘記 習慣
C.忽略 喜好
D.逃避 想象參考答案:A
解析:由“卻”可知,第一空應填入一個能與“追求、選擇”意思相反的詞語,“忘記”、“忽”明顯不合要求,由此排除B、C。再看第二空,與后句“喜歡”所表達的主觀傾向相對應,“心態(tài)”比“想象”更合句意。故本題答案為A。第8題筆記
9當前,社會上對人才的認識存在很多誤區(qū),除了學歷偏見還有學校、專業(yè)偏見等。招聘的條件設置有利于提高選擇效率,但偏見會讓人將選擇對象的某些特征或品質加以放大.掩蓋了其他特征或品質,而這往往會影響認知的準確性,容易導致就業(yè)歧視和人才浪費?茖W的選人機制應該讓每個人都有公平競爭的機會。在就業(yè)市場上,無論是“211”“985”高校。還是專升本、自學考試和成人高考,都應該一視同仁,不分什么?破瘘c、高中起點或是全日制、非全日制。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的是:
A.現今社會上對人才的認知存在諸多誤區(qū)
B.人才認知的偏見直接導致了就業(yè)歧視和人才浪費
C.應對就業(yè)市場的不公平競爭,我國應建立多元選拔機制
D.人才選拔應建立在保證每個人都有公平競爭機會的基礎上
參考答案:D
解析:文段指出現今社會上對人才的認識存在很多誤區(qū),雖然“招聘的條件設置有利于提高選擇效率,但偏見容易導致就業(yè)歧視和人才浪費”,而“科學的選人機制應該讓每個人都有公平競爭的機會”。接下來文段還進一步對“科學的選人機制”的具體表現進行了說明。故文段側重論述的是人才選拔中科學選人的機制問題。本題答案為D。
10美國法理學家博登海默說:“正義有著一張普洛透斯似的臉,變幻無常,可隨時呈現不同形狀并具有極不相同的面貌!痹谒磥,正義具有不確定性,不同的裁判者、不同的情境下正義會以不同面目示人。其實不然,正義絕對不會變幻莫測,不可琢磨,它不是裁判者隨心所欲的個人情緒宣泄,它一定體現了人性中的真善美,不會挑戰(zhàn)人類的良知、美德、慈愛等正義的情感。我們不能苛求所有法官對同一事實形成完全相同的觀點,但執(zhí)法者追求正義,懲惡揚善的目標不能偏離。
對這段文字理解錯誤的是:
A.執(zhí)法過程中應存異求同,避免各抒己見,莫衷一是
B.對同一事物的看法可以不同。但正義的標準是確定的
C.法官不能用“普洛透斯似的臉”來混淆是非,顛倒善惡
D.法官裁判應合乎基本準則和目標,不可背離正義和公平
參考答案:A
解析:作者先介紹博登海默關于“正義有著一張普洛透斯似的臉”的觀點。接著對此進行反駁.指出正義的標準是確定的,執(zhí)法者對同一事實的看法可以不盡相同,但追求正義,懲惡揚善的目標不能偏離。B、C、D是對文意的正確理解。A項“執(zhí)法過程中應存異求同,避免各抒己見”說法錯誤。執(zhí)法重在體現正義、懲惡揚善,而非“存異求同”。故本題答案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