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言語理解 |
第 4 頁:數(shù)量關系 |
第 5 頁:判斷推理 |
第 10 頁:常識判斷 |
第 13 頁:資料分析 |
共25題。一般包含一段話或一個句子,要求應試者選出與所提要求最相符合的一項。
1自1947年愛丁堡藝術節(jié)創(chuàng)辦以來,歐美許多城市深受啟發(fā),開發(fā)出無數(shù)年度藝術節(jié)來,但迄今為止,愛丁堡藝術節(jié)依然站在同類節(jié)慶______ 的制高點之上。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 )。
A.無以復加
B.無與倫比
C.前所未有
D.望塵莫及
參考答案:B
解析:無以復加:指程度達到了極點,含貶義。無與倫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沒有能與它相比的。前所未有:指從來沒有過的。望塵莫及:比喻遠遠落在后面,現(xiàn)在多用于表示對人欽佩的自謙語。從詞語的感情色彩方面可以排除A項。從詞語的適用對象來看,“望塵莫及”不符合句意。“無與倫比”與“前所未有”相比,更能體現(xiàn)橫向與同類節(jié)慶相互比較的意味,而不僅僅是縱向時間上的對比。故本題答案為B。
2教育經費的使用,從來都是一本糊涂賬!教育主管部門很少明明白白地告知國民。教育的錢究竟是怎么花的。國民教育經費的規(guī)劃和使用,就像一個巨大的謎團,彌漫在龐大無比、盤根錯節(jié)的教育體系之間,老百姓恍如霧里看花,只知道“教育經費不足”的問題,卻難以知曉問題的根源所在。
對這段話理解正確的是( )。
A.作者主要是在批評教育部門的官僚作風
B.作者主要是在呼吁教育經費支出應透明
C.國民教育經費的規(guī)劃和使用同老百姓的關系不大
D.教育經費是糊涂賬的責任不在教育主管部門
參考答案:B
解析:由材料“教育經費的使用,從來都是一本糊涂賬”、“很少明明白白地告知國民,教育的錢究竟是怎么花的”、“就像一個巨大的謎團”、“老百姓恍如霧里看花”、“難以知曉問題的根源所在”等語句可知, 教育經費使用不透明正是問題根源所在,故作者意在呼吁教育經費支出應透明。本題答案為B。
3“讓人人都過上好日子”這種說法是沒錯的。但是是否因此就可以認為“提倡艱苦樸素”這一號已經過時了呢?我們今天還要不要發(fā)揚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tǒng)了呢?__________。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痪涫? )。
A.十分明顯.我們的回答是肯定的
B.如果我們缺乏清醒的頭腦,就可能作出錯誤的回答
C.從全面的觀點看,當然不能這樣認為
D.只要想想我們的發(fā)展遠景,我們就應該承認這個問題必須考慮
參考答案:B
解析:從整個語段看,銜接句是一個作答句。第一問是“是否可以認為”,第二問是“要不要發(fā)揚”。問題一正一反,從表意上看,前者強調的意思是“不可以”這樣認為,后者強調的是“要發(fā)揚”。而A項的回答只暗合了后者,C項的回答只暗合了前者,D項“這個問題”指代不明,也并未對所問作答,故只有B項符合.當選。
4為什么喝一小杯酒臉就變得紅彤彤?日前,研究人員找到了些許頭緒,50%的亞洲人,肝臟中的乙醇代謝酶都存在突變現(xiàn)象,其代謝的速率比正常酶高出100倍。這使得代謝產物乙醛迅速聚集.導致面部血管充血腫脹,從而變成一張大紅臉。這一基因變異在華東華南一帶發(fā)生率高達99%,而西北僅60%到70%,藏族人不到14%。而基因變異的人種分布與先后完成稻米馴化的地域存在某種重合性,研究人員懷疑,它很可能是出自一種保護作用,減少過量攝入來自米酒的酒精對人體產生的傷害。
根據(jù)這段文字,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喝酒臉變紅是基因自我保護的一種機能
B.喝酒臉變紅的人受到酒精的傷害可能較小
C.藏族人的乙醇代謝酶速率比較低
D.紅臉是由乙醇代謝酶的突變造成的
參考答案:B
解析:由最后一句的“懷疑”、“很可能”可知,文段對“自我保護”的結論只是猜測而不是肯定的結論,所以A項說法錯誤。C、D兩項擴大了詞義的外延,“藏族人不到14%”是指藏族人中的乙醇代謝酶速率高的人的比例少.而不是指“速率比較低”;文段的“紅臉”是指喝酒臉紅而不是單純的紅臉。文段通過研究人員試驗得出的多項結論.提出一個推論的思路,即:喝酒臉變紅一肝臟中的代謝酶存在變異現(xiàn)象一基因變異的人種分布與先后完成稻米馴化的地域存在某種重合性一可能是減少米酒酒精對人體產生的傷害。由這個推論過程可知,B項為正確答案。
5解決中國對外部世界過度依賴的問題,需要戰(zhàn)略上的“綜合治理”。《十一五規(guī)劃綱要》提出以內需拉動經濟增長,強調增強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中國已經是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應該真正按照市場經濟和企業(yè)的社會責任的要求建立中國與跨國公司的新型關系。那種“急功近利”式的、為引進外資不惜犧牲環(huán)境、犧牲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觀”可以休矣。
下列手段中,不屬于戰(zhàn)略上“綜合治理”的是( )。
A.促進內需,拉動國內經濟增長
B.增強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減少對外部世界的依賴
C.按照世界貿易規(guī)則建立與跨國公司的新型關系
D.保護環(huán)境,建立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觀”
參考答案:D
解析:D項是對文段最后一句的錯誤理解,原句為“那種‘急功近利’式的、為引進外資不惜犧牲環(huán)境、犧牲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觀’可以休矣!币簿褪钦f,“‘急功近利’式的、為引進外資不惜犧牲環(huán)境、犧牲民族工業(yè)的”都是“發(fā)展觀”的定語,且文中“發(fā)展觀”加了引號,表示一種諷刺與否定。
6歷史題材創(chuàng)作固然可以寬松些,不必嚴格__________ 某些歷史細節(jié)的真?zhèn),但藝術的虛構也不能__________ 基本的歷史史實,只能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尋找歷史與藝術的契合點。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 )。
A.探究 忽略
B.考證 違背
C.推敲 違反
D.苛求 背離
參考答案:B
解析:先看第一空,句中是指對歷史細節(jié)真?zhèn)蔚呐袆e,“推敲”多用于文字的斟酌考慮,排除C;“苛求”是指過分要求,只能說苛求細節(jié)的真實。不能說苛求細節(jié)的真?zhèn)?排除D。A、B項相比較,“探究”指探討深究,“考證”指根據(jù)資料考核證實文物、文獻中有關史實、文字、語言等方面的問題,并作出一定的結論。與“歷史細節(jié)的真?zhèn)巍毕啻钆,“考證”更合適。且照應后文的“尊重史實”,第二空填“違背”也比“忽”更合適。故本題答案為B。
7①正常的狀況,詩人總是不直接向讀者進行灌輸
②一般來說,優(yōu)秀的詩篇總是避開直說
、圻@是詩的一般規(guī)律,也是欣賞詩歌所必不可少的一種思想準備,或者叫做訓練
④由于不直說,因而增加了欣賞的困難
⑤言在此而意在彼,不是說明著什么,而是隱喻著什么
、匏麄冎皇呛畹攸c撥你,然后給你以天女散花般的想象的自由
將以上6個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是( )。
A.①⑤⑥②③④
B.①③②⑥⑤④
C.②④①⑥⑤③
D.②⑤④③①⑥
參考答案:C
解析:⑥句出現(xiàn)人稱代詞“他們”,觀察題干,只有①句有可被指稱的“詩人”,故⑥句應緊接①句后,排除A、B。觀察題干,②句末尾提到“直說”,④句開頭也提到“直說”,④句應與②句緊密銜接,故排除D。本題選C。
8文化藝術不只是專家、藝術家以及少數(shù)精英的事情。對于一個國家和社會來說,文化藝術不是可有可無的余興和奢侈品,而是公眾深度的參與,是人對非功利的探求,對普遍性的向往,是真正成為普通大眾生活的一部分的共享。文化藝術的本質規(guī)律應是普及的,是大眾的,是全民的.是全社會的。把文化藝術變成奢侈的東西,消費趨向“昂貴”,讓文化藝術徹底變得功利化、商業(yè)化,則是從根本上失去了文化藝術的屬性。照此發(fā)展下去,便是文化藝術的迷向和末路。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文化藝術不是少數(shù)人的事情,應注重大眾的廣泛參與
B.文化消費的“昂貴”趨向背離了文化藝術的本質,將把其引向歧途
C.文化藝術的發(fā)展應堅持藝術性,杜絕過分商業(yè)化傾向
D.文化藝術并非可有可無的余興,而是普通大眾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參考答案:B
解析:這段文字主要闡述了文化藝術的大眾化、非功利化的特質,正是基于此,文化消費的“昂貴”,甚至成為奢侈品的趨向才顯得危險,照此發(fā)展下去,將把文化藝術引向迷向和末路。A、C、D三項都沒有涉及文化消費趨向“昂貴”的問題,排除。本題的正確答案為B。第8題筆記
9美的情懷首先是以真為前提的,要表露本心,要求內心世界與外在表現(xiàn)的一致性。虛情假意與情真意切、______與真心實意永遠水火不容、______。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 )。
A.裝模作樣 事與愿違
B.裝腔作勢 適得其反
C.矯揉造作 南轅北轍
D.虛張聲勢 背道而馳
參考答案:C
解析:根據(jù)句意可知第一空所填詞語與“真心實意”意思相反,“虛張聲勢”指假造聲勢,借以嚇人,與句意不符,排除D。第二空與“水火不容”構成并列關系,“事與愿違”、“適得其反”都不及“南轅北轍”的喻意明顯。故本題答案為C。
10一個城市的現(xiàn)代化,并非僅僅表現(xiàn)為漂亮的GDP數(shù)字、熱鬧的車水馬龍、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更在于那些看不到的諸多______ 。城市的下水道和地鐵站的扶梯,都是容易被管理者忽視的地方,雖然平時并不起眼,可往往______ 著城市管理者的真實水平。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 )。
A.角落 體現(xiàn)
B.問題 反映
C.細節(jié) 考驗
D.部分 評估
參考答案:C
解析:第二空中,“反映”一般與“了”搭配,與“著”搭配不當,排除B項。第一空中,與后文的“下水道”和“扶梯”相對應,“細節(jié)”更能體現(xiàn)出平時不起眼,容易被管理者忽視的特點,故本題選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