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常識判斷 |
第 4 頁:言語理解與表達 |
第 8 頁:數(shù)量關系 |
第 9 頁:判斷推理 |
第 15 頁:參考答案 |
第四部分 判斷推理
一、圖形推理
81、 A 解析:觀察圖形可以發(fā)現(xiàn),圖形的上頂面保持不變,每次逆時針旋轉90度;正面和側面的圖形依次輪換,因此所求圖形正面應是第一幅圖最先消失的那個面,側面應該是上一個圖的正面。故本題正確答 案為A。
82、 D 解析:A項,圖形僅有一個只有一條對角線的面,上頂面的線條應該是從右下角到上邊棱的中點;B項,右側面的對角線應該是左上角到右下角;C項,上頂面和右側的圖形是相對面,不能相鄰,右側面應去掉對角線。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
83、 A 解析:本題圖形規(guī)律是對稱軸數(shù)遞增。前四個圖形的對稱軸數(shù)分別為:1、2、3、4,故“?”處圖形的對稱軸數(shù)應該是5,所以符合規(guī)律的是A項。
84、 A 解析:題干中,陰影部分的移動是沒有規(guī)律的,但我們可以看出如果前三幅圖重合起來,則陰影部分是沒有重復的,因此應選擇一個與前面三個圖形無重復陰影部分的圖形。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
85、 B 解析:第一行中,三個圖形的直線數(shù)分別為4、2、2,第一個圖形所含直線數(shù)為第二、三兩個圖形直線數(shù)之和;第二行也滿足此規(guī)律。故問號處應選一個含有6條直線的圖形。選項中只有B項滿足,正確答 案為B。
86、 D 解析:觀察圖形可以發(fā)現(xiàn),①⑤⑥三個圖形內(nèi)部的線條數(shù)都為4,而②③④三個圖形內(nèi)部的線條數(shù)都為3。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
87、 C 解析:一個正方形相當于兩個圓,則①③⑤三個圖形中,圓的個數(shù)都為5,②④⑥三個圖形中,圓的個數(shù)都為6。故正確答案為C。
88、 C 解析:觀察題干圖形,①②⑤包含兩種不同的圖形,③④⑥只包含一種圖形,故選C。
89、 B 解析:①②⑤三個圖形中,圖形內(nèi)部直線都不與外部直線平行;而③④⑥三個圖形中,內(nèi)部直線都有外部直線與之平行。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
90、 C 解析:題干圖形中,①②⑤三個漢字都是由一個部分組成,而③④⑥都是由兩個部分組成,故正確答案為C。
二、定義判斷91、 C 解析:根據(jù)題干定義,文飾作用的本質(zhì)是對于失敗事件的自我心理防御性機制或行為。C選項中王五并沒有為自己的失敗尋找外界理由來辯護,而是選擇了自殺,不符合定義。
92、 A 解析:本題目需要同時滿足后面的五個條件。B項(1)(2)(3)(4)四個條件都不符合;C項不符合“在中國境內(nèi)設立”;D項僅處于籌劃階段,也不符合普通合伙企業(yè)的定義。
93、 C 解析:確定的指引和有選擇的指引區(qū)分的關鍵在于人們是否可以自行決定為或者不為某一行為。A項,《刑法》賦予人民法院一種裁量上的選擇權,即人民法院在處理故意殺人案件時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 在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之間論處,所以應屬于法的有選擇的指引作用。B項,合同當事人可以自由決定是否變更合同,賦予了當事人一種選擇權,所以屬于有選擇的指引。C項,《憲法》規(guī)定,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它告訴人們不得侵犯他人的人格尊嚴,故屬于一種確定性的指引。D項賦予公民一項權利,顯然公民既可以選擇實施此權利,也可以選擇不實施,故應為有選擇的指引。
94、 D 解析:A、B、C項都體現(xiàn)出了得失不對稱的表現(xiàn),對“失”表現(xiàn)出了更大的敏感性,因此都屬于損失規(guī)避原則。D項屬于經(jīng)濟學中的確定效應,在確定的好處(收益)和“賭一把” 之間,做一個抉擇,多數(shù)人會選擇確定的好處,用一個詞形容就是“見好就收”。
95、 B 解析:分析定義可知, “反訴”必須符合以下條件:(1)在已經(jīng)開始的民事訴訟中;(2)反訴的被告是本訴的原告;(3)針對與本訴有牽連的行為;(4)提起獨立的反請求。
由此,A項屬于刑事訴訟;C項反請求與本訴無牽連關系;D項屬于兩個不同的訴訟請求;只有B項中的被告提起的獨立訴訟請求與原告的行為有關聯(lián),屬于反訴。
96、 D 解析:A、B、C項均體現(xiàn)了領導者只處理超出“常例”的事件,充分放權給下屬的特點,使得制度和下級的工作能力得以充分發(fā)揮。D項該局局長事無巨細、大包大攬的做法只能導致自己工作量巨大,卻無法調(diào)動下屬工作的積極性。
97、 B 解析:分析定義可知,B項屬于對遭受洪澇災害的納稅人給予的補貼,并非“通過稅負的調(diào)整”,而是對遭受自然災害的納稅人的一種優(yōu)撫救濟,因此不屬于“稅收激勵”。
98、 C 解析:A、B、D項的相同之處都在于人們對某些事件原本持贊成態(tài)度,不過一旦涉及自己的利益,就轉而變成反對態(tài)度。C項該家長的言行前后一致,不屬于“別在我家門口”綜合征。
99、 C 解析:A、B項明顯屬于維持底線倫理的情形,C項違背了新聞界的底線即新聞的真實性,D項司機小李雖然違背了基本的法律法規(guī),但其在緊急情況下遵循了倫理道德,因此沒有違背底線倫理。
100、C 解析:行政給付是的主體是“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社會組織”,內(nèi)容是“物質(zhì)幫助權益”,C項屬于企業(yè)內(nèi)部的獎勵行為,不是行政主體的給付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