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我國海區(qū)的潮汐資源以福建和浙江為最多,潮汐中蘊藏著巨大的能量。潮汐發(fā)電是利用海灣、河口等有利地形,建筑水堤,形成水庫,以便大量蓄積海水,并在壩中或壩旁建造水力發(fā)電廠房,通過水輪發(fā)電機組進行發(fā)電。然而潮汐發(fā)電對自然條件的要求比較高,只有潮汐電站建在合適的地理位置,并且出現大潮、能量集中時,從潮汐中提取能量才有可能。這段文字主要說明( )。
A. 我國潮汐資源的分布狀況
B. 我國潮汐資源的利用現狀
C. 潮汐發(fā)電的必要條件
D. 潮汐發(fā)電需要突破的技術障礙
正確答案:C
講解:縱觀文段,“只有”之后是主旨句,C項是對其的同義復述。文段只是提及福建和浙江的潮汐資源最多,A項是對文段的過度推斷;B項中的“利用現狀”在文中找不到依據;從文段中我們知道,要利用潮汐,不光需要技術,還需要地理位置和大潮的配合,故D項說法不正確。本題正確答案為C。
93、交往和獨處原是人在世上生活的兩種方式,對于每個人來說,這兩種方式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是比例不太相同罷了。由于性格的差異,有的人更愛交往,有的人更喜獨處。人們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種能力,卻忽略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并且在一定意義上是比交往更為重要的一種能力。反過來說,不擅交際固然是一種遺憾,不耐孤獨也未嘗不是一種很嚴重的缺陷。這段文字主要說明( )。
A. 每個人對交往和獨處的喜愛程度不同
B. 喜歡交往的人往往害怕獨處
C. 享受孤獨是一種很高的人生境界
D. 生活中既要擅于交際又要能耐孤獨
正確答案:D
講解:文段講述的主要內容是交往和獨處這兩種生活方式,作者首先指出二者都是必不可少的,然后進一步指出,“不擅交際固然是一種遺憾,不耐孤獨也未嘗不是一種很嚴重的缺陷”,文段采用總—分—總行文脈絡,論述的重點是交際和獨處都很重要,只不過人們往往忽略了獨處能力。故只提到一個方面的C項排除,A、B項屬于無關比較,也排除,本題選D。
94、翻譯時,“直譯”偏重于對原文的忠實,“意譯”偏重于譯文語氣的順暢。哪種譯法更妥當,人們各執(zhí)己見。依我看,直譯和意譯的分別根本不應存在。忠實的翻譯必定能盡量表達原文的意思。思想感情與語言是一致的,相隨而變的,一個意思只有一個精確的說法,換一個說法,意味就完全不同。所以想盡量表達原文的意思,必須盡量保存原文的語句組織。因此,直譯不能不是意譯,而意譯也不能不是直譯。這段文字中,作者認為( )。
A. 應隨原文意思靈活選擇翻譯方法
B. 忠實于原文思想是翻譯的最高藝術
C. 人為劃分直譯、意譯本無必要
D. 翻譯時應盡量減少譯者個人風格的影響
正確答案:C
講解:作者認為應當選擇忠實的翻譯,所以A項“靈活選擇翻譯方法”說法有誤;B項中的“翻譯的最高藝術”在原文中找不到根據;翻譯的時候應盡量保存原文的語句結構,這與翻譯時有個人的風格是不矛盾的,D項也不是作者的觀點。從文段的最后一句話可以看出,根本沒有絕對的直譯和意譯。故本題選C。
95、現在人們認識到,極光一方面與地球高空大氣和地磁場的大規(guī)模相互作用有關,另一方面又與太陽噴發(fā)出來的高速帶電粒子流有關,這種粒子流通常被稱為太陽風。由此可見,形成極光必不可少的條件是大氣、磁場和太陽風,缺一不可。具備這三個條件的太陽系其他行星,如木星和水星,它們的周圍也會產生極光,這已被實際觀察到的事實所證明。這段文字主要介紹的是( )。
A. 太陽在極光形成中的作用
B. 形成極光的必備要素
C. 存在極光現象的行星
D. 人們對極光的觀察和認識
正確答案:B
講解:文段共三句話。第一句話是論據,第二句話是根據第一句的論據所得出的結論,即形成極光必不可少的條件是大氣、磁場和太陽風。最后一句又通過事實加強了結論。所以這段文字主要介紹形成極光的必不可少的條件,本題選B。
相關推薦: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