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言語理解與表達
每道題包含一段文字或一個句子,后面是一個不完整的陳述,要求你從四個選項中選出一個來完成陳述。注意:答案可能是完成對所給文字主要意思的提要,也可能是滿足陳述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選擇應與所提要求最相符合。
閱讀以下文字,回答1~4題:
當前,發(fā)展新經濟,即發(fā)展知識經濟和循環(huán)經濟是世紀之交國際社會的兩大趨勢。知識經濟我國了解得比較多了,就是在經濟運行過程中通過智力資源對物質資源的替代,實現經濟活動的知識轉向。那么,什么是循環(huán)經濟呢?
所謂循環(huán)經濟,就是把清潔生產和廢棄物的綜合利用融為一體的經濟,它本質上是一種生態(tài)經濟,要求運用生態(tài)學規(guī)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
與傳統經濟相比,循環(huán)經濟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是由“資源——產品——污染排放”所構成的物質單向流動的經濟。在這種經濟中,人們以越來越高的強度把地球上的物質和能源開發(fā)出來,在生產加工和消費過程中又把污染和廢物大量地排放到環(huán)境中去,對資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它通過把資源持續(xù)不斷地變成廢物來實現經濟的數量型增長,導致了許多自然資源的短缺與枯竭,并釀成了災難性的環(huán)境污染后果。
而循環(huán)經濟倡導的是一種建立在物質不斷循環(huán)利用基礎上的經濟發(fā)展模式,它要求按照自然生態(tài)系統的模式,把經濟活動組織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物質反復循環(huán)流動的過程,使得整個經濟系統以及生產和消費的過程基本上不產生或者只產生很少的廢棄物,“只有放錯了地方的資源,而沒有真正的廢棄物”。其特征是自然資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廢棄物的低排放,從根本上消解長期以來環(huán)境與發(fā)展之間的尖銳沖突。
簡言之,循環(huán)經濟是按照生態(tài)規(guī)律,利用自然資源和環(huán)境容量,實現經濟活動的生態(tài)化轉向。它是實施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必然選擇和重要保證。
1. 對“循環(huán)經濟”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
A.循環(huán)經濟是按照生態(tài)規(guī)律利用自然資源和環(huán)境容量的經濟
B.循環(huán)經濟是融清潔生產和綜合利用廢棄物為一體的經濟
C.循環(huán)經濟是運用生態(tài)規(guī)律指導人類社會的一種經濟活動
D.循環(huán)經濟是知識經濟之外的另一種新經濟形式
2. 對傳統經濟和循環(huán)經濟的區(qū)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前者是物質單向流動的經濟,后者是物質循環(huán)流動的經濟
B.前者導致資源枯竭、環(huán)境污染,后者帶來資源增加、環(huán)境改善
C.前者以“污染排放”為目的,后者以生產“再生資源”為目的
D.前者是一種消費經濟,后者是一種生態(tài)經濟
3. 對文中劃線句子的理解,最準確的一項是( )。
A.廢棄物如果放錯了地方,就無法變成再利用的資源
B.廢棄物如果妥善利用,就會變成有價值的資源
C.資源如果放錯了地方,就會變成無用的廢棄物
D.廢棄物是不存在的,因為它實際上也是資源
4. 下列推斷,錯誤的一項是( )。
A.知識化轉向和生態(tài)化轉向是世界經濟發(fā)展的新趨勢
B.全面實施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必須依賴循環(huán)經濟
C.較之舊經濟,新經濟注重更多的不是數量而是效益
D.同是新經濟,循環(huán)經濟將比知識經濟更具活力
閱讀以下文字,回答5~8題:
經過半年多的星際旅行,美國“勇氣”號火星車于太平洋時間3日20時35分左右,在火星表面成功著陸,并于20時52分向地球發(fā)回第一個信息。美國宇航局宣布這一登陸計劃取得成功。
美國宇航局華裔科學家沈毓賢說:“‘勇氣’號登陸過程中全球共有3個聯絡站,分別位于西班牙馬德里、澳大利亞堪培拉和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它們能接收全空域的通信信號,‘勇氣’號外部為登陸艙,只有火星車和登陸艙都發(fā)回信號,才能證實整個登陸計劃成功。”在帕薩迪納的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監(jiān)測登陸過程的數百名工作人員收到信息后一片歡騰,人們期待著“勇氣”號在火星上發(fā)現水和生命存在的跡象;鹦侵懴到y總工程師、華裔科學家李煒鈞說:“‘勇氣’號登陸完全依靠自主控制,地面控制中心在緊張和懸念中希望它‘交好運”’。
“勇氣”號登陸時像皮球一樣在火星表面進行長達數分鐘的彈跳、翻滾,直至最后落穩(wěn)。它先是在耐高溫表層的保護下,以大約1.9萬公里的時速沖入130公里厚的火星大氣層。在空氣阻力作用下,它在距火星表面8公里左右時時速降至1600公里,此時直徑10多米的降落傘自動打開。當火星車連同降落傘一起接近火星地面,它的外層氣囊彈出,同時火箭制動發(fā)動機向地面噴出火焰,增加著陸緩沖力。在距地面12米時,降落傘繩索自動斷開,被氣囊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勇氣”號,像皮球一樣落在火星表面彈跳、翻滾,最初彈起時有5層樓那么高,反復彈跳數10次后在距最初著陸點大約1公里的地方落穩(wěn)。此時氣囊內的氣體自動放出,火星車看上去像被一層帆布包著。
“勇氣”號著陸點選在火星上地勢平緩、面積較大的“古謝夫環(huán)形山”區(qū)域,以確保成功。它著陸后將先進行一星期的設備自檢,然后地面人員將操縱它在火星表面考查。收到它拍攝的圖像后,如果科學家認為某塊巖石有研究價值,會命令它開過去進行進一步探測。
“勇氣”號的“孿生兄弟”——“機遇”號也計劃于1月24日在火星著陸,這一對探測器共耗資8.2億美元,分別在去年6月和7月飛向太空,是去年2月“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失事后美國宇航局最大的一項太空計劃。如果這一計劃取得成功,將鼓舞宇航局的士氣,并加速人類登陸火星的進程。
5. 下列對“勇氣”號的描述,錯誤的一項是( )。
A.是空間遨游時間長、耗資巨大,成功登陸火星的探測
B.是由美國新近研制完成的空間探測器,主要由登陸艙和火星車組成
C.是完全依靠自主控制,并且能夠進行設備自檢的高智能探測器
D.是地面人員能夠操縱,進行有針對性空間實驗的探測器
6. 以下不屬于“勇氣”號“依靠自主控制”來完成的一項是( )。
A.在火星表面經過反復彈跳數十次后在距最初著陸點大約1公里的地方落穩(wěn)
B.在火星車連同降落傘一起接近火星地面時,它的外層氣囊彈出,同時火箭制動發(fā)動機向地面噴出火焰
C.在“勇氣”號時速降至1600公里時,此時直徑10多米的降落傘自動打開
D.在距火星地面12米時,降落傘繩索自動斷開
7. 本文的標題是( )。
A.“勇氣”號的特征與功能
B.“勇氣”號成功登陸火星
C.美國最大的太空計劃
D.火星登陸計劃取得成功
8. 以下對文章相關內容的推斷,錯誤的一項是( )。
A.“勇氣”號20時52分向地球發(fā)回第一個信息,這表明整個登陸計劃取得成功
B.地面人員操縱“勇氣”號進行探測,主要是為了發(fā)現水和生命存在的跡象
C.“勇氣”號與“機遇”號如果取得成功,將加速人類登陸火星的進程
D.華裔科學家的參與表明,美國探測器登陸火星也是全人類共同智慧的結晶
閱讀以下文字,回答9~11題:
如何才能讓人講誠信?經驗告訴我們,誠信也要兩手抓。一手就是靠法律法規(guī)。誠信,首先應是一種制度建設。如無法律法規(guī)加以規(guī)范和約束,誠信難以實現!胺ㄕ撸瑖宜圆即笮庞谔煜乱。”講誠信,就要講法治。講法治,靠制度,靠監(jiān)管,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誠信建設就有了堅定的基礎。然而,僅僅依靠剛性的約束,誠信不一定能夠得到完全的保障。門雖有鎖,依然有失盜之事;廠雖有紀,依然有違紀之人;國雖有法,依然有犯法之徒。這說明,法律法規(guī)也不是萬能的,也有其局限性。即便是監(jiān)管制度十分嚴格的國家,不照樣還是出了欺詐丑聞嗎?這就啟發(fā)我們,誠信建設還要抓另一手,就是抓道德、抓修養(yǎng)、抓教育。誠信的深層基礎在道德。道德是無形的手,是依著信念、習慣、傳統發(fā)生作用的!暗啦煌,不相為謀”“道不行,乘桴(注:在水上行駛的小筏子)浮于!,說的都是一定的人生觀、世界觀在起著作用。修者,善也。修養(yǎng),是靠在社會生活實踐過程中鍛煉和培養(yǎng)的。道德與修養(yǎng)都離不開教育,而教育是一個持續(xù)不斷的過程,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因此,教育必須立足于恒久,必須超越教育或再教育過程中的“蜜月效應”,力爭發(fā)揮出長期效應,使人內心生出自我約束力,不斷克服人性中背離社會道德準則、背離人民利益的一己之欲,使人成為一個人格健全、全面發(fā)展的人,使社會成為一個和諧發(fā)展的共同體。誠信建設的兩只手,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記得一位作家在一篇文章中曾講過這樣一句話:“道德,可以而且應該走在規(guī)章制度的前頭!闭\哉斯言!同樣,規(guī)章制度的約束又可以不斷地促進人們的道德和修養(yǎng)水平的提高。相信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只要兩手并舉,鍥而不舍,我們的誠信大廈就一定能逐步矗立起來。
9. 要想讓人們講誠信,以下選項錯誤的是( )。
A.從兩個方面抓起 B.一方面是抓法律法規(guī)
C.一方面是抓道德、修養(yǎng)、教育 D.只要用法律約束即可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