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隨著社會主義經濟的發(fā)展,人們對非物質利益的追求,即精神上的追求會越來越占有重要的位置。要調動人們提高經濟效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除了利用物質利益原則來調節(jié)外,更好地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是必不可少的。因此( )。
A.當人們的貨幣收入達到一定水平時,物質利益的激勵作用就不存在了,非物質利益的激勵作用成為惟一的作用
B.當人們的貨幣收入達到一定水平時,非物質利益的激勵作用會逐漸增大,而物質利益對經濟效率的推動作用則會呈遞減狀態(tài)
C.精神上的需求必須建立在物質利益上,精神上的追求是次要的,而物質利益的追求是主要的
D.非物質利益與物質利益是相互矛盾的,不能把它們放在一起比較
20. 永定河上的盧溝橋,修建于公元1189~1192年間。橋長2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拱長度不一,自16米至21.6米。橋寬約8米,路面平坦,幾乎與河面平行。每兩個石拱之間有石砌橋墩,把11個石拱連成一個整體。由于各拱相連,所以這種橋叫連拱石橋。
最能準確復述這段話主要意思的為( )。
A.盧溝橋修建年代并不久遠 B.盧溝橋身很長
C.簡單介紹了盧溝橋的橋體構造 D.盧溝橋是各拱相連的連拱石橋
21. 無論準確也好,鮮明、生動也好,就語言方面來講,要求字眼總要用得恰如其意。這樣,表現(xiàn)的概念才會準確,也才會使人感到鮮明,說得神秘一點,字眼里面還有它的聲調和色彩。
最能準確復述這段話主要意思的是( )。
A.語言要生動、準確 B.語言有聲調和色彩
C.文字很神秘 D.文字的運用要恰如其意
22. 初唐的人們探究梁、陳、北齊的禍亂之源,往往歸咎于淫靡的文風,并要求建立一種新的文風,以適應唐代大一統(tǒng)的政治局面,這無疑對初唐文壇的建設起到了推動作用。但以文風不振作為亡國之因,畢竟本末倒置。
上面這段話主要支持了這樣一種觀點,即( )。
A.唐代大一統(tǒng)的政治局面需要建立一種新的文風
B.把文風不振作為封建王朝的亡國之因是錯誤的
C.把文風不振作為亡國之因有利于文壇的建設
D.把文風不振作為亡國之因雖不科學,但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3. 陰山以南的沃野不僅是游牧民族的苑囿,也是他們進入中原地區(qū)的跳板。只要占領了這片沃野,他們就能強渡黃河,進入汾河或黃河河谷。如果他們失去了這片沃野,就失去了生存的依據(jù),史載“匈奴失陰山之后,過之未嘗不哭也”,就是這個原因。在另一方面,漢族如果要排除從西北方面襲來的游牧民族的威脅,也必須守住陰山的峪口,否則這些騎馬的民族就會越過鄂爾多斯沙漠,進入漢族居住區(qū)的心臟地帶。
這段話支持了這樣一個論點,即( )。
A.陰山以南地區(qū)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
B.陰山以南的沃野是游牧民族生存的依據(jù)
C.陰山以南的沃野不僅是游牧民族的苑囿,也是他們進入中原地區(qū)的跳板
D.陰山以南的沃野對游牧民族和漢族都是極為重要的
24. 學校黨支部書記激動得眼睛閃著淚花,他說,他從事教育工作30多年了,文革中被逼得吃鼠藥走絕路,自己教的學生見了都躲著走,怕沾“臭老九”的邊。如今,社會風氣大變了。素不相識的農民擺酒席慰問教師,縣委領導作陪,這在過去連做夢也想不到的。
最能準確復述這段話主要意思的是( )。
A.學校黨支部書記因為農民擺酒席慰問教師而激動
B.社會上尊師重教已成為一種風氣
C.教師在“文革”中遭到迫害
D.學校黨支部書記回顧他從教30年來的經驗,感到今天素不相識的農民擺酒席慰問教師是對教育工作者的重視
25. 這部小說由于插入了過多的社會批評、嘲諷以及有關誕異的歷史等等,因此顯得結構松散,加上主要人物幾易姓名(這一點到最后才交代),因此讀者常對情節(jié)線索摸不著頭腦。
下列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讀者常對情節(jié)線索摸不著頭腦是因為小說的結構松散
B.小說在最后才交代此書的結構松散
C.過多的社會批評、嘲諷及有關誕異的歷史導致讀者常對情節(jié)線索摸不著頭腦
D.主要人物幾易姓名的事情在最后才交代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