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測考試當中,言語理解和表達占了相當大的一部分,而其中邏輯填空又占了比較大的比例。很多題目稍微一分析就會發(fā)現所要填的詞語在空前或者空后會給你一定的提示,那么關鍵就是你能否抓住那些提示你的詞語或者句子。考的最多最常見的就是解釋。
比如這個題目:如果兩個朋友已相識多年,他們之間的感情必然非常________。
A.深厚 B.復雜 C.細膩 D.多樣
解析:看到這個題目大家可能都會選擇A,因為前面說了“兩個朋友已相識多年”,有些考生會覺得其他選項也可以,“相識多年”也可以很復雜多樣,確實是這樣,不好抉擇,且不確定。那么如果換一下題干:
如果兩個朋友已相識多年,他們之間的感情必然非常________:有時親密無間,有時形同陌路。
A.深厚 B.復雜 C.細膩 D.多樣
解析:這個時候大家發(fā)現只能選擇B選項了。為什么呢?因為空的后面有一個冒號,冒號表解釋說明,“有時親密無間,有時形同陌路”是對前一個空的解釋,那么只有“復雜”能夠體現這兩層含義。所以我們能夠通過解釋關系快速地鎖定正確的答案。那么哪些情況下可以用解釋關系,我們需要關注的詞語和標點符號有哪些?
1、關鍵詞
同義互換詞:無異于、也就是說、即、或者說、也可以說、舉例來說等
指示代詞:這、其、那、此、他、他們
總結歸納詞:可見、總之、正是、總而言之
2、標點符號:冒號、破折號
在題目當中如果看到這些詞語,那么很明顯題干在提示我們上下文之間存在解釋關系,我們就可以找到空所對應的詞語或者句子,進而找到相應的答案。當然,有時候沒有這些明顯的標志,但是也很容易看出來,因為可能空的后面就直接跟著解釋,通過句子的脈絡可以看出來。
當然很多時候我們不需要分析得這么清楚,也并不是說一定要記住這些詞語或者標點符號,但是很多考生應該對這些詞本身就帶有一些天然的親近力,并且一般通過讀一遍句子就會發(fā)現一些問題,很容易找到癥結所在,并找到相應的答案,考生們可以多多練習,練習多了之后就會形成一種語感,這種語感在考試的時候就可以助大家一臂之力!
相關推薦:
2019公務員時事政治熱點匯總 | 公務員考試經驗 | 面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