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是所有公考類考試備考的重難點,但對于很多常識、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的人來說,這簡直就是重災區(qū)。想要在政法干警考試之中脫穎而出,取得好成績,那就必須面對行測考試。常識,是對行測造成障礙的大難關,只有掌握了足夠的常識知識才能在行測考試中得到滿意的分數。司馬遷與《史記》就是常識考點之一,需要考生們多加記憶。
(1)司馬遷,字子長,西漢著名史學家和文學家。二十歲開始漫游,三十二歲繼父職為太始令,四十二歲開始寫〈史記〉。后因李陵(李廣之孫)降匈奴一事得罪漢武帝受宮刑并下獄。出獄后發(fā)憤著書,歷經十多年,完成《史記》。
(2)司馬遷的《史記》是中國史學史上第一部貫通古今、網羅百代的紀傳體通史,同時也是我國傳記文學的開端,魯迅先生評價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最初沒有書名,或稱“太史公書”、“太史公傳”,也省稱“太史公”!笆酚洝北臼枪糯窌耐ǚQ,從三國時期開始,“史記”由史書的通稱逐漸演變成“太史公書”的專稱。《史記》與《漢書》(班固)、《后漢書》(范曄、司馬彪)、《三國志》(陳壽)合稱“前四史”。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與宋代司馬光編撰的《資治通鑒》并稱“史學雙璧”。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后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余字,記載了從傳中的黃帝到漢武帝長達三千年的歷史。
(3)《史記》既是史學巨著,又是文學巨著,魯迅贊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4)司馬遷還有辭賦8篇和著名的散文《報任安書》
(5)名 句: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
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