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伶(約221年-300年),字伯倫,沛國(今安徽宿州)人,魏晉時期詩人。
曾為建威將軍王戎幕府下的參軍。晉武帝泰始初,對朝廷策問,強調(diào)無為而治,以無能罷免。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頌》,宣揚老莊思想和縱酒放誕之情趣,蔑視傳統(tǒng)“禮法”,是竹林七賢社會地位最低的一個。
魏正始年間,劉伶與嵇康、阮籍、山濤、向秀、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當(dāng)時的山陽縣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他們的作品基本上繼承了建安文學(xué)的精神,但由于當(dāng)時的血腥統(tǒng)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興、象征、神話等手法,隱晦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劉伶今唯存《酒德頌》文一篇,《北芒客舍》詩一首。
文學(xué)特點:
文章行文輕靈,筆意恣肆,刻畫生動,語言幽默,不見雕琢之跡。本文既是魏晉玄學(xué)崇尚自然,反對“名教”思想的集中反映,也是劉伶自身的寫照;也蘊涵了豐富的中國文化傳統(tǒng)。劉伶在《酒德頌》:“唯酒是務(wù),焉知其余!”意思是說:“只是沉湎于杯酒,不知道其他的。”[8] 表達自己的思想,對世事的態(tài)度,思想超脫世俗、蔑視禮法的鮮明態(tài)度。
軼事典故
杜康造酒劉伶醉
某天,劉伶路過杜康酒坊門前,抬頭看見門上有副對聯(lián),寫道: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龍兩盞海底眠,橫批寫著:不醉三年不要錢。
對于一向好酒的劉伶來說,這還了得。于是就進去喝了三碗,結(jié)果一回到家就醉了。三年后,劉伶酒醒了,見如此好酒,就喝開了,左一碗,右一碗,一口氣一連喝了一百零八碗。夫人見狀也喝了杜康的酒,于是一起從此長眠。孩子們便和杜康一起,把劉伶夫婦埋進地里,還立下了一個墓碑。上面寫著:劉伶之墓。
轉(zhuǎn)眼一百多年過去了。這一天,杜康來到了劉伶的墳上,挖開墳?zāi),推醒了劉伶夫婦,引著他們飄遙踏云而去。從這以后,杜康就成了酒神,被造酒人供奉為師祖。而劉伶,也變成了品酒大師,所以民間才流傳著這么一句佳話,就是“杜康造酒劉伶醉”。
關(guān)注"566公務(wù)員"官方微信,獲取真題及答案、最新資訊等信息!
公務(wù)員考試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微信搜索"566公務(wù)員"
相關(guān)推薦: